摘要 双方言现象既是汉语方言学的研究对象,又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课题。对双方言现象的专题研究,至今国内外语言学界都还比较薄弱,甚至对它的基本认识,也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本文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双方言现象的一般认识,包括对双方言概念的界定,对双方言的两种地理类型的概括以及对双方言与语言区域特征之关系的阐释。 关键词 双方言;地理类型;语言接触;区域特征 中图分类号 H17 汉语是世界上方言最为复杂的语言之一,一般认为有北方、吴、湘、赣、客、闽、粤等七大方言。这七大方言彼此都无法直接通话,其歧异程度甚至大于欧洲的某些语言;而即使是同一方言的不同次方言,比如闽方言的五个次方言,彼此也有相当的差距,一般人都不认为它们属于同一个大方言系统。在京广线以东、长江以南的东南地区,汉语方言的复杂程度尤其严重,一省之内,甚至一县之内,往往有着五、六种无法沟通的方言。比如浙江省苍南县,就分布着浙南闽语、瓯语、蛮话、金乡话和畲话等五种极为悬殊的方言。在这种情况下,不同方言或同一方言的不同次方言在地缘上的交错接壤就成了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那么,在普通话远未普及的今天,操不同方言的交接双方为了维系交际,就得同时掌握和使用母语之外的第二种方言。这样,交接的两方言之间就自然地形成一定范围的双方言区。在这个特定区域内,两种无法直接通话的方言在一定数量的居民中并存使用的现象,就是双方言现象。 1 双方言的界定 对双方言现象的界定,国内外语言学界至今仍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与双方言现象经常联系在一起的是双语现象。一般认为,双语现象是同一言语集团范围内两种语言并存使用的现象。出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许多语言学家认为双方言现象与双语现象没有原则的对立,它们在本质上是基本一致的。所以,通常所说的双语现象往往也包含着双方言现象。 双方言现象或称双言现象,是英文diglossia的意译。 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diglossia 是美国的语言学家查尔斯·弗格森(Charles A·Ferguson)首次提出来的。弗格森认为, “在许多语言社团中,一些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变体”就是“双方言现象”。“变体”指的是什么呢?弗格森解释说,“双方言现象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语言状况,其中除了这种语言的基本方言(可能包括一种标准变体和几种区域性标准变体)外,还有一种非常不同的、高度规范的(往往是语法更复杂的)上加变体。这种变体是较早期的或另一语言集团的受人称赞的大量书面文学作品的媒介。它基本上是通过正式教育学会的,用于大多数书面语和正式谈话的场合,但这个集团任何部分的人在日常会话中都不使用它。”可见,弗格森所理解的双言现象的两种变体也即“标准变体”(或称高级变体)和“粗俗变体”(或称低级变体),他举例说明汉语的文言就相当于“标准变体”,而官话(普通话)则是标准的“粗俗变体”,各地方言则是区域性的“粗俗变体”〔1〕。所以,弗格森所提出的双言现象, 实质上是指两种不同风格、不同功能的语体在不同交际场合变换使用的现象。 弗格森之后,还有一些语言学家继续探讨双方言现象,比如乔舒亚·费什曼(J·Fish man)和什维策尔(A·D·ЩBeЙЦeP)。费什曼认为,双言现象说明的是语言功能的社会分布。基于这种认识,费什曼把不同情况下使用的语言的各种社会变体(社会方言)都纳入双方言现象〔2〕。这样一来,每一个社会势必都变成双方言社会, 而双方言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术语,也就失去了它特定的含义;什维策尔则严格区分了双语现象与双言现象,并分别进行探讨。他说,“我们可以确定双言现象是同一语言的两种变体(标准语和地域方言,或两种不同的方言,等等)在同一言语集团范围内的并存现象。”〔3〕由此可见, 什维策尔所理解的双言现象,也不再是语言的不同语体或不同社会变体并存使用的现象,而是指同一语言的两种变体,包括标准语和地域方言,或两种不同的方言在同一言语集团内并存的现象。 我国语言学界对双方言的理解与什维策尔比较接近。严学宭先生也把双言现象与双语现象区分开来,认为中国广泛地存在着双言现象和双语现象。而所谓双言,正是指同一种语言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变体——方言,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标准语和方言各有各的功能〔4〕;陈恩泉先生也认为我国“方言区有许多人除了说母语之外还会说其他方言或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这是一种双方言现象,可视为“广义的双语制”〔5〕。 就现代汉语而言,人们都承认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言(不包括普通话)在特定的区域内并存使用的现象是一种双方言现象。但是,问题在于,地域方言和普通话的并存使用,是否也看作一种双方言现象呢?如上所述,我国的语言学界对这个问题大多持肯定的态度。李如龙教授则认为,“作为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其地位超出任何方言,把它与某一种方言并列起来看作双方言现象是不恰当的,二者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其次,把普通话也当作一种方言,那么由此而形成的双方言现象在全国各地都是普通存在的,缺乏类型上的典型性。”〔6〕本文比较倾向于赞同后一种意见,把普通话排除在双方言现象的考察之外。 现代汉语以其地域方言的纷繁复杂著称于世。各个方言区,或者同一方言区的各个方言片,都不可能不与其他方言区(片)发生联系。出于地缘上的直接接触,在两种方言的接合部,很可能形成一定范围的双方言区。在这个特定区域内,居民同时掌握和变换使用交接双方的两方言,也就出现了双方言现象。 2 双方言的两种地理类型 在特殊情况下,地理上不直接接触的两种方言也可能形成双方言,这是近十几年来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生活。例如广东南部沿海的汕尾市,原是海丰县隶属的一个大镇,与粤语区并不直接交接,居民中除了5 %的粤西籍渔民(当地称为“深水渔民”)操粤语外,其余的均操海丰福佬话(属闽南方言)。这十几年来,借助海上交通之便,汕尾与港、澳、穗“贸易往来日增,人员往来频繁”,加上香港台粤语节目的大量收看,居民中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粤语,语言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人粗略统计过,汕尾居民中现在能讲白话的将近90%,能听懂白话的就几乎是100%了。这样一来, 使汕尾市由一个闽南方言变成了一个道道地地的闽、粤双方言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