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研究与交际能力培养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6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正如诸多语言学学科的研究目的,语用学研究旨在对语言现象,尤其是语言使用现象进行观察与分析、然后寻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力求进行合理的解释,迸而探索这些规律的前因后果。这一宗旨,一方面推动着语用学本身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在外语教学中应重视交际能力培养的认识。事实表明:语用学的发展经历了英国哲学家J·L·Austin的语言行为理论、美国哲学家J·R·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和美国语言哲学家H·P·Grice 的会话合作原则以及英国著名学者G·N·Leech的礼貌原则等几个阶段逐步形成和拓开的。 对外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其认识的提高也经历了由进行语法分析加母语翻译的读懂外文,到通过听说句型训练以期养成技能,再到设计情景、配合意念功能培养交际能力等几个发展阶段。由此,我们不妨这样认为:语用学研究理论的发展根源于对培养交际能力认识的提高。反过来,对培养交际能力认识的提高又可归因于语用学研究理论的发展。本文拟就语用学研究与交际能力的培养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提几点尝试性的建议。

      一、语用学研究辩析

      1.从语言定义内涵辩析

      由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在语言条目下写到: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牛津现代高级英语词典》给语言下的定义是:人类非本能地通过语音和音符系统进行交流思想,感情与愿望的一种交际方法(a human and noninstinctive method of communicati ng ideas, feelings and desires by means of a system of sounds and sound symbols)。 我国语言学界老前辈许国璋教授在“金岳霖论‘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86·3)文中摘引金氏对语言的论述:语言本来是有交通性的,不然不成其为语言。美国著名语言学家D·H·Hymes认为:语言首先是一种“社会实践”, 语言的得体性离不开社会文化知识。中外词典编纂者与语言学家都指明了语言是(1)人类特有的;(2)是用来表达与交流的工具;(3)是一种社会现象。语用学研究有别于传统的语言研究就在于它是从语言的使用角度去解释语言现象以达到成功交际的理论。

      2.从语言本质属性辩析

      虽然唯有人类才具有言语能力,但并非只有人类才进行交际,其他动物也有交际行为。这里所谓交际行为,即是一个机体触发另一个机体的活动。狮吼吓跑羚羊,鸟鸣招来猛禽,都是交际现象。在组成人类语言本质的七大属性中,唯专用性为人类与其他动物所共有。这里专用性即指交际系统的专用。(见表1)

      表1

      

      可见交际是人类社会之必需,也是鸟、兽、鱼、虫及其他动物的一种本能。交际可说是语言本质最基本的属性。语用学研究,注重交际行为,正是切中要害。

      3.从语言的社会功能辩析

      语言既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也是交际的工具,不仅是个体思维和群体思维的联系韧带,而且是个体意识同社会意识相互转换的交流渠道,即个体意识变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变个体意识要以语言为中介。对语言与其代表的事物关系的认识,由符号代表事物的唯名论(见图1), 到符号间接通过概念表达客体的心灵论(见图2),又到含语符、语义、语用三维相互映射转换构成的功能论(见图3)。语用学研究拓广了对语言研究的范围,由语符到语义再到语用、同时在日常表达、日常理解、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创作优化、欣赏优化六个层面上交互展开,既展示出由形式到内容又及作用的三位一体的立式结构,也与外语教学多组成(语音、语法、词汇)、多层次(听、说、读、写、译)的特点恰相吻合。

       符号──────→事物

      (图1)

      

      日常表达:语义───→语用─────→语符

      日常理解:语符───→语用─────→语义

      艺术创作:语用───→语义─────→语符

      艺术欣赏:语符───→语义─────→语用

      创作优化:语义───→语符─────→语用

      欣赏优化:语用───→语符─────→语义

      (图3)

      4.从语言的研究流派辩析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语言学家都致力于对语言本身的研究,把语言的使用侧面排除在语言研究的范围之外。早在本世纪初,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瑞士语言学家F·de Saussure(1857—1913)在其论述研究语言的基本概念时,提出了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语言指的是语言体系本身,言语则指语言体系在实际使用中的体现,并指出语言学所要研究的是语言而不是言语。三十年代,以L·Bloomfield(1887—1949)为代表的美国结构主义派,在强调对语言的音系和形态进行分析时,区分了词素学和句法学,词素学是对词的语法结构的研究,句法学是对比词大的语法结构的研究。五十年代后期,转换生成学派的创始者N·Chomsky在把语言解释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内在的生理遗传时,提出了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的区别,语言能力是天生的,无限的。但语言行为是有限的。认为语言能力是一种高度理想化的语言模式,语言研究所要揭示的就是这种完全独立于语言的使用之外的语言能力。它以句法为中心,把语言的意义排除在语言研究之外。七十年代初,有些语言学家试图把语义研究作为语言学研究的基础,来取代句法的中心地位,或是在这两种研究途径中寻找某种中间道路。于是以语境为核心的语义学与语用学就相继应运而生。所谓语境,就是语言的使用与使用语言的时间、地点、场合,使用语言的人以及使用语言的目的等等因素,对语境的认识和研究,也有一个承前继后的发展过程。本世纪三十年代初,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J·R.Firth(1890—1960)就提出了关于意义的语境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颇受早期的著名人类学家B·Malinowski观点的影响, 即把语言看作是“行动的方式”比把它看作“思维的工具”更为合适。当代英国语言学家M·A·K·Halliday功能主义的语言理论是与Firth一脉相传的,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语言的现状和它的发展是由语言所担当的功能决定的。 功能主义学派与包括Saussure 、 Bloomfield 以及Chomsky 在内的形式主义学派的区别在于:既不满足对某种语言进行描写的分析研究,也不局限于对语言句法自主性的内省研究,而是以语言交际功能为核心的实用研究。它不仅对语用学的发展本身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外语教学中应重视培养交际能力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