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蒋介石与斯大林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玉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006。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内容提要:

抗战时期蒋介石与斯大林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朋友到失和的过程。1937年《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是中苏国家利益的需要。蒋介石多次要求苏联出兵直接对日作战,但斯大林仅仅答应给中国援助,避免直接对日。蒋介石多次要求与苏联缔结“普遍性条约”或互助条约,也未能如愿以偿。相反,苏联为了保持其东部和西部边界的安全,先与德国后与日本缔结了十分不利于中国的条约。国民政府一度相当艰难。1945年8月14日苏联参战,固然加速了日本侵略者的灭亡,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收回的主权是不完整的。蒋介石赢得的只是一场安慰赛。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0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6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0)05-0130-09

      论说蒋介石和斯大林之间的关系实际就是阐述中苏两国的关系。粗线条地看,抗战时期蒋介石与斯大林之间的关系经历的是从朋友到失和的过程。本文着重探讨其中蒋介石几次请斯大林“仗义兴师”和蒋介石谋求同苏联缔结互助公约两个问题。

      1937年8月21日,中国外长王宠惠与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在南京签署为期五年的《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这缓和了1929年中苏因中东铁路冲突而断交后紧张的外交关系,也是源于“九·一八”事变后,中苏两国面对共同的敌人日本,都深切感到有必要结束紧张的外交关系。

      一、蒋介石几次请斯大林“仗义兴师”

      围绕这个问题的公文和人员往返一直持续到1945年8月。其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始自1937年4、5月间,终至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此期间蒋介石三次提出请苏联出兵,与中国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

      首次发生在1937年春,蒋介石表示希望苏联同中国并肩作战抗击日本侵略者。① 斯大林没有做更多的表示。卢沟桥事变后,10月淞沪抗战最激烈的时候,时任驻苏大使的蒋廷黻按照蒋介石意图通过正在苏联的杨杰② 向斯大林打探苏联出兵的可能性。[1]

      1937年11月1日,杨杰同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会见时,描述了中国抗战的严峻形势,伏罗希洛夫说:“我认为现在只消对日本稍微施加一点压力,就能大大地帮助中国”。蒋介石认为:“如果苏联确保远东和平,那么西方和平也就有了保障。”杨杰转达:“蒋介石元帅,中国政府和人民希望得到苏联援助,他们会顽强抗战,但是希望苏联参加对日作战。”[2]

      伏罗希洛夫表示,苏联“无疑会帮助中国”,[3]但回绝了出兵:“苏联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敌人都不少。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全线出击各方敌人”。“如果我们打无准备的仗,那么锋芒就会指向我们”。[4]他让杨杰告诉蒋介石,在目前时期,对事不可当断不断,“要当一个独裁者”,只有这样才能“同心协力战胜日本”。他认为蒋介石要真正掌握抗战的领导权,做到军令畅通,遇有违抗命令者则“扭断其脑袋”。“如果形势需要”,就把任何一个拒不从命或变节的将领立刻除掉。③

      斯大林也专门谈了确立蒋介石在中国抗战中领导地位的问题。他不仅希望统一调用国共两党的军用物资生产能力,还在11月18日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王明了解八路军是否有炮兵及其火力情况。他向杨杰承诺苏联政府会“尽全力”帮助国民政府,[5]中国要多少飞机发动机,“我们给多少”。[6]斯大林甚至为其不出兵再设底线,为杨杰“鼓劲”:“即使现在日本把中国打败了,日后中国也一定能报仇雪耻”,因为中国有能力依靠自力抗击日本。[7]杨杰没有达到说服斯大林出兵的目的。

      淞沪一役,中国军队损失惨重,11月12日上海陷落,南京受到极大威胁,日军第11、13、16师团直逼南京。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声明称,“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外得国际之同情,内有民众之团结,继续抗战,必能达到维护国家民族生存之目的!”[8]但激战十数日,中国军队决定放弃南京。12月13日开始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就在这个过程中,蒋介石于11月30日④ 致函斯大林:

      中苏两大民族,本为东亚和平之两大柱石,不惟利害与共,休戚相关,而且暴日为共同唯一之敌也……当此存亡之交,故不辞冒昧,乃敢直言而道。中国今为民族生存,与国际义务,已尽其最大最后之力量矣,且已至不得已退守南京。切盼友邦苏俄实力之应援,望先生当机立断,仗义兴师,挽救东亚之危局,巩固中苏永久合作之精神,皆维先生是赖也。[9]

      杨杰转交此信后即回国。蒋介石接着派遣立法院长孙科赴苏,并写信给斯大林,称中国“比任何时候都坚信,只有中苏两大革命的成功才能奠定东亚和平的基石”。[10]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给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加里宁写信介绍“中华民国特使”孙科,赋予后者就“中苏两国认为急需商榷的问题同苏联政府进行讨论”的使命和全权。[11]孙科还有一些其他使命。⑤ 1938年1月17日孙科到达莫斯科,他的出使应当说相当成功。[12]但是在出兵问题上,他并没有比杨杰获得更多的成果。苏联依然拒绝,其理由是:第一,若苏联这样做,“会使中国在国际上处于不利的地位”,到头来“中国就没有可能再利用其他国家的援助,届时有些国家会转而支持日本”。第二,虽然日本经常试图侵犯苏联边界,但毕竟苏联领土上还没有日本兵。如果苏联对日宣战,“日本就自然会认为这是侵略行为,而且这种做法会在日本人民中引发日本军阀企图煽起的那种民族主义情绪。”[13]

      蒋介石第二次尝试说服苏联出兵是在1938年。在中国,由蒋介石本人同苏联外交人员直接谈判或致函斯大林,在莫斯科,则由孙科奔走。

      1938年初,国际形势发生了对中国十分不利的变化,希特勒侵略气焰嚣张,而欧美大国节节退让。苏联竟于1938年2月20日承认了伪满洲国。3月12日德国军队攻入奥地利,两天后英首相张伯伦有气无力地表态“不赞成使用暴力手段”,但承认了德国在奥地利的“特殊利益”。就在这一天,明智的政治家,英国议员丘吉尔向世界紧急呼吁建立英、法、西欧、中欧、东欧包括苏联在内的“大联盟”以制止法西斯侵略。他认为英法应当与苏联“合作”。3月17日李维诺夫在国际联盟强烈呼吁采取集体行动制止侵略,但没有得到响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