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日本侵占东北时期的统治理念及其实质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希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哈尔滨 150003

原文出处:
民国档案

内容提要: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对伪满洲国进行了全面的殖民统治。为了掩人耳目,日本炮制了一系列冠冕堂皇的“理论”。本文从解析日本的统治理念入手,披露日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实施的殖民统治术,进而揭示其宣扬的“五族共和”、“王道主义”、“建国精神”等实质。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0 年 12 期

字号:

      众所周知,上世纪30年代,日本悍然侵占中国东北,炮制伪满洲国,对中国东北实施了14年的殖民统治。本来,这一段历史早有定论,然而直到今天,日本社会总有一些人竭力美化或歪曲殖民统治的历史。1971年,岸信介、星野直树、古海忠之、片仓忠、辻河信二等一批当年在伪满洲国担任过要职的人员编写了一部大部头的《满洲国史》(总论·分论两卷)。在这部书中,编著者闭口不谈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烧杀抢掠,不谈罪恶的731细菌部队及其他战争罪行,不谈东北及各地劳工在刺刀和皮鞭下的遭遇,不谈东北人民14年亡国奴生活的苦难,相反,他们的着眼点则放在日本是如何建设“新满洲”,如何使伪满洲国的各项建设出现“奇迹”,如何取得“高速度发展”等,把日本掠夺东北资源、建设日本“国防线”和战争基地的罪恶,吹嘘成侵略者的“功绩”。① 2001年,扶桑社出版的《新历史教科书》中称:“满洲国在五族协和、建设王道乐土的口号下,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进入取得了经济的成长,中国人口显著的流入”。② 还有一位历史学者中村粲,不顾历史事实,肆意美化日本明治以来对外侵略的大陆政策,称“如果美国不敌视满洲国,能够正确认识满洲国在东亚历史上存在的意义,亚洲将走向一个完全有别的历史。满洲国肯定在亚洲乃至世界成为无与伦比的理想国家”。③ 甚至把自古以来一直属于中国版图的东北硬说成“不是中国的领土”。④ 因此,时至今日仍有必要深入解析日本统治东北时期的殖民地理念及其实质。

      一、“民族协和”与“五族共和”的实质

      在日本统治东北的14年里,为了掩饰伪满的殖民地政权性质,随着时局的变迁,殖民统治者炮制了一系列冠冕堂皇的“理论”,“民族协和”与“五族共和”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伪满洲国成立之前,关东军就为这个畸形儿设计了“国号”、“国旗”和“元首制度”等。其中的“国旗”设计为红蓝白黑满地黄的“新五色旗”,并解释称,红色主南,代表日本人;蓝色主东,代表朝鲜族;白色主西,代表满洲族;黑色主北,代表蒙古族;黄色主中央,代表汉族。⑤ 为此,伪满发布的《建国宣言》中声称,“凡在我国家领土之内居住者,皆无种族之歧视、尊卑之分别,除原有之汉族、满族、蒙族及日本、朝鲜各族外,即其他国人,愿长久居住者,亦得享平等之待遇,保障其应得之权利,不使其有丝毫之侵损”,“必使境内一切民族,熙熙皞皞,如登春台,保东亚永久之光荣,为世界政治之楷模”。⑥ 这就是日伪当局从伪国出笼之初就一直标榜的“民族协和”和“五族共和”。

      毋庸讳言,民族融合的确是维护国家安定和世界和平的基础。问题在于,日伪统治时期的“民族协和”和“五族共和”究竟是真,还是假?是虚,还是实?日本统治当局是否像自诩的那样,从伪国出笼之始就把“五族共和”和“民族协和”当作伪国的建国理念?以下予以剖析之。

      1932年3月15日,关东军在《对时局建言》中指出,“以在住民族的协和为理想,但需依存日本人,没有日本人之协力则不能实现共存共荣”。⑦ 1934年12月,南次郎出任关东军司令官,在《关于贯彻对满政策的意见》中称,为了“在满洲国增长优良的政治因素,有必要大规模地移植日本人,同时采取措施暂时禁止汉人的移入”,对满、蒙、汉人事中的重要事项,也应从指导重要内政事项的角度加以审核”。⑧ 显然,关东军的民族协和的“理想”是有大前提的,即必须依靠日本人,以日本人的“协力”为必须条件。而且,惟有日本人才具有“优良的政治因素”,因此要大规模地移入日本人,限制汉族人,其他民族则必须置于日本人的“审核”之下。

      1936年9月18日,关东军司令部出台的《满洲国的根本理念与协和会的本质》称,“我大和民族应该继续内含优秀的资质和卓越的实力,对外以宽容来指导和诱导他民族,弥补其不足,鞭策其努力,使不服从者服从,完成上天赋予的实现道义世界之使命”。⑨ 这里,毫不掩饰地把日本人摆到“优秀民族”和“指导民族”的位置上,居高临下,担负“弥补”和“鞭策”其他民族的使命,而且这一使命来自“上天赋予”,无疑是“天生人种”的代名词。

      在实际的操作上,日本人是否像他们自诩的那样,以“建设民族协和理想国家的热情”(原伪满洲国总务厅长官古海忠之语)身体力行了呢?回答是否定的。1940年,协和会成员森本橘夫对农民进行过一次调查,他在调查报告中写道:“说农民具有反官思想是不够妥当的,但时至建国十周年的今天,(农民)惧怕官吏和不信任官吏的事实仍然存在”,当森本询问县公署官员到农村后是否有“杀鸡、吃喝,然后一走了之不给钱”的现象时,“即使这样的事实很多”,但农民们“绝不把真实的声音讲出来,担心传到权势人的耳中”。⑩ 这一小段文字披露了两个事实,一是包括日本人在内的官吏鱼肉百姓的事例很多;二是民众对官吏的畏惧和不信任。

      日本学者安藤彦太郎在调查访问时有当地民众告诉他:“满洲国的一等人是日本人,二等人是朝鲜人,汉族和满族人是三等人,配给粮食时日本人是大米,朝鲜人是一半大米一半高粱米,中国人全是高粱米,工资也有差别”。(11) 以1939年8月日本人经营企业的工资差别为例,如果以日本人收入为100%,那么,朝鲜人为39.0%,中国人则为29.4%。(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