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队伍特点分析

——基于《当代中国史研究》的考察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当代中国史研究

内容提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史学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史学工作者开始关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而且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泛、深入,出现了很多专业领域里的学术带头人,同时也涌现了一批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与理论水平、科研能力与文字功底俱佳的国史研究工作者。在他们的带动下,着眼于反映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和国防事业等诸多方面不断演化进程的国史学正方兴未艾。通过对国史学界唯一的专业学术期刊《当代中国史研究》1994-2009年作者队伍的分析可以发现:国史研究队伍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社科院和中共党史研究系统,军队系统和机关工作人员包括离退休人员同样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来自国外的作者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0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952(2010)-04-0075-14

      《当代中国史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当代中国研究所主办的我国国史学界唯一的一份专业学术期刊。该刊自1994年创刊以来,秉承“研史通变,资政育人”的办刊方针,紧扣时代主题,密切关注国史研究的重大课题,注意拓宽研究领域和培养人才,刊发了大量有较高水平的学术文章,为国史学的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拟以《当代中国史研究》的作者队伍为基础,通过统计分析,主要考察国史研究工作者的构成、分布及其特点,从中管窥国史研究队伍的全貌,把握其不断演进的脉络和形态。

      一、对作者所属单位的统计分析

      除去社论、座谈会纪要、专题讲话汇编、论点摘编等约290篇无法详细统计作者资料的文章,从1994年第1期至2009年第6期《当代中国史研究》共发表论文、述评、考证、译文、书评等文章1493篇,表1是对作者所属单位(系统)发表的文章数量及作者数量的统计。详细分析各单位(系统)的作者队伍,可以发现他们各自的特色。

      

      (一)发表文章最多、作者数量最多——高等院校

      在1493篇文章中,有431篇文章的作者来自高校,约占1/3;在总计921名作者中,高等院校的作者为335名,约占全部作者的1/3,这些作者可以说是《当代中国史研究》作者队伍中的主力军。作为学术研究的主阵地,来自高校的作者们能够不断追踪学术前沿、提出新观点新理论、展现最新研究成果,活跃在国史研究的各个领域。其中还有不少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发表或参与发表了文章,约占高校发表文章总数的1/5,这些研究生毕业后,很多人留在高校或进入了专业的研究机构,继续从事国史研究工作。可以说,高校师生是国史学科作者队伍的主要源泉和稳固的基石。

      从表2可以看出,在各高等院校中,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国防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者在国史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较为突出。中国人民大学不仅设有中共党史系,还与当代中国研究所在2001年合作创办了“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并设立了国史专业的博士点,推动了该学科的人才培养;北京大学是全国名列前茅的综合性大学,其在国际关系和政治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突出;国防大学的作者侧重于建国以来军事史的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成果相对集中在中国现代经济史领域。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高校系统的科研投入较大,对教师的考核在机制和力度上都有较大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研究成果的涌现。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国防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保持了其传统优势,在《当代中国史研究》的发稿数量上稳居高校系统前四名;南京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的发文量有明显增加,排名有较大幅度的跃升。

      高校系统的国史研究队伍相对集中在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领域(或称三大板块),近年来中共党史学界的研究重点向后推移,高校中近现代史方面的课程和课题有所增加,有的还开始招收以国史为研究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这样就使一部分教师和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注意力转到国史方面来,因而高校系统的来稿近年明显增多。但由于多数作者转行时间较短,对国史领域的研究还停留在了解和熟悉阶段,所以来稿质量一般,具体表现在选题、史料较为陈旧和问题意识不强等方面。

      (二)人均发文篇数最多——社会科学院系统

      社会科学院是国内研究人文学科的专业权威机构,在《当代中国史研究》的作者队伍中,社会科学院的学者是科研成果最为集中的一个群体,人均发表2.46篇论文,体现了社会科学院系统的研究人员在国史研究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从表3可以看出,社会科学院系统的发文主要还是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主,地方社会科学院发文相对较少。这种情况在近两年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从来稿上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地方社会科学院的来稿没有紧扣地方特点和优势,如在选题上过多地选择全国性题目、在史料上没有挖掘地方档案等;二是地方社会科学院更多地关注现实问题和对策研究,历史研究相对不足,这也影响了在本刊的发文量。

      需要指出的是,社会科学院系统中当代中国研究所(行政上挂靠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无论是作者数量还是发文数量都占有绝对优势,如将当代中国研究所剔除出去,则社会科学院系统的发文篇数略低于党研室系统(关于当代中国研究所的情况后文详谈)。

      (三)国史研究的重要力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及地方党史研究室

      党史研究单位的作者数量和发文数量均排在第3位,这是由于国史与中共党史的建国后部分在内容上多有交叉、重合所致,因此,党史研究单位的作者也是国史研究队伍中的重要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