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共历史上的“反党集团”

作 者:

作者简介:
郭德宏(1942-),山东昌邑人,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北京 100091

原文出处:
甘肃理论学刊

内容提要:

“反党集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问题,是大讲阶级斗争年代出现的特殊现象。按历史时期划分,中共历史上的“反党集团”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延安整风时期;1955-1956年;1957-1958年;1959-1965年;“文革时期”。“反党集团”的最后结局分为三类:彻底平反;作为“反革命集团”已经平反,但对其中的主要分子没有彻底平反;仍维持原结论。对“反党集团”这一问题,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对于什么是“反党集团”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党纪规定或法律的界定;对于什么人,什么机关才可以打成“反党集团”,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和法律的界定;对于要不要经过法律机关的审判才可以打成“反党集团”,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和法律的界定。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0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07(2010)02-0021-07

      在中共历史上,曾经有无数人被打成大大小小的“反党集团”。这些人既有非共产党人,但更多的是共产党人;既有一般的干部、党员甚至群众,也有中共中央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既有入党不久的新党员,也有20世纪20年代就入党的老党员;既有文化、教育界的人士,也有党、政、军、公安、政法等领域的人员;既有已经被平反的,也有结论至今未变的。这是中共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因为很敏感,至今没有人系统研究过。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对这个问题作一点探讨。

      一、“反党集团”概况

      按历史时期划分,中共历史上的“反党集团”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延安整风时期:“反党集团”开始出现

      在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共党内的斗争虽然很激烈,很多人被“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甚至被打成形形色色的所谓“集团”,例如“AB团”①、“社会民主党”②、“改组派”、“第三党”③、“托派”④等等,但一直没有使用“反党集团”的名称。从现有的材料看,最早打成“反党集团”的,应该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的王实味、潘方、宗铮、陈传钢、王汝琪“五人反党集团”。中央政治研究室的成全(即陈传钢)与中央妇委的王里(即王汝琪)、中央研究院的潘方(即潘蕙田)与宗铮(郭箴一)两对夫妇,与王实味之间本来只是同志或同学的关系,但因为在毛泽东发出整风的号召以后,成全向毛泽东写过一封信,提出要“整顿人风”,即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王里和潘方在王实味的《野百合花》发表前后发表过一些与王类似的看法,在王实味被定为“托派”后,他们便被打成“五人反党集团”。[1]

      (二)1955-1956年:“反党集团”扩展到高层和其他领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开始在中央高层和其他领域打“反党集团”。由于这方面的材料开放很少,下面主要根据《人民日报》公布的材料,加以介绍。

      从《人民日报》公布的材料看,建国后最早被打成“反党集团”的是高岗、饶漱石集团。不过当时不叫“反党集团”,而叫“反党联盟”。在1954年2月召开的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上,高岗、饶漱石的问题被揭露出来。1955年3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决议》。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社论,第一次公开宣布他们是“高饶反党集团”。这个集团后来也称为“高岗反党集团”[2],并扩大为“彭德怀、高岗、习仲勋反党集团”[3]这是第一个在中共中央高层打成的“反党集团”。

      高岗、饶漱石被打成“反党联盟”不久,接着被打成“反党集团”的是胡风等人。胡风,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因为向中共中央政治局送了一份30万字的《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就文艺问题陈述了自己的不同意见,195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中共中央提交《关于开展批判胡风思想的报告》,要求对胡风的文艺思想进行公开批判。1955年1月26日,中共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5月13日,《人民日报》开始刊登为“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毛泽东还为此写了编者按语,断言胡风等人是“一个暗藏在革命阵营的反革命派别”,“是以推翻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恢复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为任务的”[4]。5月18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胡风被捕入狱,并在全国各地逮捕路翎、牛汉等92人。从6月份开始,全国展开揭露、批判、清查“胡风反革命集团”的运动,使2100余人受到牵连,其中92人被捕,62人被隔离审查,73人被停职反省。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打成的第一个全国范围的、牵连广泛的“反党集团”⑤。

      在这个时期,基层也开始打“反党集团”。例如河北省武清县,1955年县委派工作组整顿县供销社时,将刘旭中、徐洪儒、陈巨元、阎永会等人视为“反党集团”,并让他们停职检查。[5]

      (三)1957-1958:打“反党集团”进入高潮,“反党集团”遍及全国

      随着反右派斗争的开展,一大批在“整风”运动中曾发言甚至根本没有发言的人,不仅被打成“右派分子”,还被打成“反党集团”。

      当时打“反党集团”最多的似乎是文艺界。早在1955年9月30日,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就将著名作家丁玲、陈企霞定为“反党集团”。这个集团,包括丁玲、陈企霞、冯雪峰、艾青、罗烽、白朗、陈明。[6]1958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中央作了《关于李之琏、黎辛、张海、崔毅反党集团处理意见的报告》,将对丁玲等人的处理有不同意见的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兼中宣部机关党委书记李之琏、中宣部机关党委副书记黎辛等打成“反党集团”。7月2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了这个报告。定案结论中说:“这个反党集团的罪恶活动,主要是以阴谋手段推翻中央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对作协党组关于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报告的批示,策动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向党进攻,以及否定肃反运动,执行保护坏人、打击积极分子的恶毒政策。”[7]

      在反右派斗争中,很多地方都在文艺界中打了一批“反党集团”。例如在河北省文联,有以省文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刘艺亭为首的“反党集团”[8]。在辽宁,有沈阳市文化局副局长、市文联主任王化南、《芒种》主编郭墟、《芒种》副主编吴山组成的“反党集团”[9]。在吉林,有以导演沙蒙、郭维、吕班等为中心的长影“小白楼反党集团”[10],以及长影乐团“反党集团”[11]。在安徽,有文联党组委员王影,《江淮文学》副主编、文联党组委员石青和《江淮文学》编辑部副主任、共产党员钱锋为核心的“右派反党集团”[12],以安徽省文联主席、中共安徽省文联党组书记、省委文教部副部长戴岳为首的“文联右派反党集团”[13],省文化局有以陈仲、张熙才、佘建民为主要成员的“反党集团”[14]。在浙江,有以黄源为首的文艺界“反党集团”[15]。在广东,有以广州市文化局副局长、中国音乐协会广州分会主席、中共音协广州分会临时党组书记李鹰航为首的“潜伏在音乐、美术界的反党集团”[16]。在广西,有民进广西省筹委会副主任委员、省文联副主席胡明树,民盟广西省委委员、省文联副主席、广西师范学院语文系主任林焕平,民革广西省委委员、桂林市文联副主席李文钊结成的“反党集团”[17]。在四川,有以《星星》编辑石天河为首,包括流沙河、白航、丘原、储一天、陈谦、遥攀、白堤、晓枫、徐航等一大群右派分子的“反党集团”[1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