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月7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根据米夫拟定的名单,改组了中央政治局,一共选出16名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此后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顾顺章、向忠发的先后被捕叛变导致上海中央紧急疏散,时至9月,在上海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均不足半数。而且周恩来即将赴江西苏区,王明拟去莫斯科。如此一来,中央政治局显然有名无实,无法维持正常运作。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周恩来、王明推荐博古、张闻天等人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并报请共产国际批准,这就是博古“临时中央”的由来。 关于博古“临时中央”,有学者曾经详细考证了其成立时间、经过和组成人员。①但近年来随着相关档案资料的公布,一些问题又重新浮出水面,同时出现了若干新的待解之谜。如黄平是否入选临时中央政治局,王明等人是否曾向博古说明将来必须交权,王明1931年前往莫斯科是共产国际钦点的吗,刚开始担任的是什么职务,他的多次回国计划为何未能成行,以及博古在全苏一大和六届五中全会人事酝酿上对毛泽东的态度,等等。这些问题有的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有的却往往被人忽略,故本文拟就此加以考辨。因笔者学识有限,如有不当之处,尚祈专家指正。 一、黄平是否入选临时中央政治局 “临时中央政治局”由几人组成?目前主要有二种不同说法。《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和《周恩来年谱》、《陈云年谱》、《王明年谱》、《博古文选·年谱》等,均持6人说,即博古、张闻天、康生、陈云、卢福坦、李竹声。而《张闻天年谱》则持9人说,其中写道:“9月下旬……出席第一次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议。会上博古宣布共产国际来电批准成立‘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共九人:卢福坦、博古、洛甫、李竹声、陈云、康生、黄平、刘少奇、王云程。”②《张闻天传》也采用这一说法,并说明其依据是张闻天1943年在《延安整风笔记》中的回忆。③此外,赞同“9人说”的还有《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2卷、《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委员大辞典(1921-2003)》和王健英《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成立考实》一文。二者相较,后一种说法增加了黄平、刘少奇、王云程三人。那究竟哪种说法更符合历史实际呢?由于以上二说均出自权威部门或有关专家,的确难以择从。但如果仅就黄平一人而言,却似乎仍有考辨的余地。 新近公布的共产国际档案披露了这样二条原始材料:共产国际执委会政治书记处政治委员会在1931年10月3日召开会议,听取有关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组成人员的报告,决定:“询问中共中央,这个临时政治局是由哪个机构选出的,为什么沃罗夫斯基同志(黄平的俄文名字——引者)没有当选,政治局是否一致选出的;如果是,那么我们对其组成人员没有反对意见。”④一个月后,11月3日,共产国际执委会又开会“听取……中共临时中央局组成人员”,并“决定……批准中共关于临时中央局组成人员的提议。”⑤ 从上述材料可以明显看出,黄平最初并未入选9月下旬成立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因此“9人说”似乎不够确切。而且根据前揭材料,共产国际直至10月3日才开会讨论这一问题,并于11月3日予以正式批准,不可能如《张闻天年谱》所说在9月下旬博古便宣布共产国际来电批准成立临时中央政治局。 那么是否还有一种可能,即黄平虽然最初没有入选临时中央政治局,但由于共产国际的特别质询而随后被增补进去,重新提交给莫斯科并于11月3日获得批准?毕竟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共产国际对中共是具有绝对影响力的。既然共产国际曾专门询问到为何黄平没有当选,那么刚刚成立、尚待批准的博古“临时中央”又怎么会置若罔闻、抗命不遵呢?所以极有可能随即对名单做了调整,补入了黄平等人。 如今有一则原始材料也能够证实这个假设。章学新在撰文介绍1943年9月政治局扩大会议时,曾经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会议记录披露,1943年11月27日至12月4日,周恩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言,其中专门谈到了“临时中央”的成立经过。据他说,当时远东局代表提出组织临时中央,于是一面报告国际,一面由王明和他商量名单。最初提出在上海的博古、洛甫、卢福坦、康生、陈云和王永成(即王云程)等7人;黄平、刘少奇是后来加上的。远东局召集王(明)、周(恩来)、博(古)、洛(甫)4人开会,决定由以上9人组成。⑥周恩来做这个发言时,博古、张闻天、康生、陈云、刘少奇等几位当事人均在场,王明亦在延安,因此应当比较可靠。由此来看,以往的“9人说”虽不甚周全,未能详细揭示临时中央成立过程之复杂曲折,但其基本观点亦可成立。 二、王明等人是否曾向博古说明将来必须交权 杨奎松在《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一书中根据俄罗斯当代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馆藏档案披露,王明在1941年9月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为了与博古等人划清界限,曾经向中央揭穿了一个秘密:1931年秋,他与周恩来离开上海时,虽然推荐博古、张闻天等组织上海临时中央政治局,但当时已经说明,由于博古他们既不是中央委员,更不是政治局委员,将来到了政治局委员多的地方要将权力交出来,没想到博古、张闻天他们到中央苏区后却不提此事,竟领导起那些真正的政治局委员来了。⑦对王明的这一揭发,尤其是他对博古中央临时性的强调,博古等人究竟如何回应,长期以来语焉未详,惟见杨奎松曾有一处提示:博古在1941年9月政治局会议上承认,因与远东局代表商量过中央书记处的组成名单,故进苏区后“并未声明是临时政治局”,随后更进一步承认自己“始终没有临时中央及交出的观念”。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