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8(2009)05-0051-10 作为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夺权样板之一——“白银经验”,相关研究并不多见。同为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夺权样板——“桃园经验”、“小站经验”、“北大社教”不断有文章出现①,相形之下,“白银经验”的研究单薄了许多。1983年始任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副经理的于开国的专著《铜城风雨——白银四清大冤案》,详细披露了白银公司“四清”运动的始末,是笔者所查到唯一一本描述白银公司“四清”运动的专著。然而,这本书完全站在白银公司“四清”运动中“被夺权者”的立场上,难以客观地给读者展示这段历史②。郭德宏、林小波在其专著《四清运动实录》里,从整体上介绍了这个典型经验的来龙去脉,为读者从宏观上认识“白银经验”提供了相对清晰的脉络③。调查白银公司问题的工作组组长高扬文,在暮年回首时,曾详细回顾了白银公司“四清”运动的始末,即起因、如何组建工作组、进行调查研究以及错误的夺权等。他承认由于思想上接受了“如果不搞阶级斗争,中国就要出修正主义”的观点,把白银公司的一些缺点扩大化了,致使一些领导人受牵连,自己也犯了“左”的错误④。当时的甘肃省副省长黄罗斌、白银公司党委第一副书记李子奇都因“白银经验”受牵连,他们的传记对此段经历自然不会遗漏。尽管这两本书都属传记文学性质,缺少了史学著作的实证,个中细节难辨真伪,但还是为读者勾勒一个黄、李本人在白银公司“四清”运动前后种种活动的粗线条⑤。其他有关“白银经验”的论述散见于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研究当中,然而却无专文详细论述这一事件。笔者查阅白银公司“四清”运动前后的相关档案文献,并走访部分运动的重要亲历者取得一手口述访谈资料,试图还原这段历史。 1963年3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厉行节约和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运动的指示》,全面部署了城市“五反”运动⑥,并号召“五反”运动要与增产节约运动结合起来。国营工交企业是城市“五反”运动的重点,到1966年初,全国城市大约4%的近2000个国营工交企业开展了“五反”运动⑦。“白银经验”就是在“五反”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白银经验”对当时城市社教运动急速向“左”的方向发展,影响很大。从白银公司开始搞“五反”运动到结束,中共中央转发了有关白银公司“五反”运动的4个文件⑧,可见中央对其的重视程度。这也从侧面透露,白银公司的“五反”运动从始至终都与中央通过这个运动想要达到的目的有某种契合。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设的大型铜硫联合企业,也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地处甘肃省白银市。它1953年开始筹建,1960年部分建成投产,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企业,拥有职工一万余人。它是冶金部的直属企业,党委受甘肃省委直接领导。在1963年开始的城市“五反”运动中,白银公司由于各种“问题”,成为冶金部和甘肃省委整顿的重点对象。 一、酝酿:白银公司“问题”多多(1963年3月之前) 薄一波指出,关于白银公司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以前就反映出来了。应当说,当时白银厂的工作是有问题的,但有关单位向上反映时夸大了,以至造成那里的问题非常严重的假象⑨。那么,白银公司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呢?最初引起相关部门关注是由于白银公司自1960年投产以来生产一直上不去。据甘肃省委工作组报告称:“截止1962年年底,(白银公司)已经花了四亿四千五百万元,真正建成的综合生产能力,仅达一万五千吨电铜左右。实际生产水平还低于这一数字。……根据该公司的填平补齐规划,还要再花一亿零二百万元,比原计划要多花一亿三千五百万元,并推迟五年,到1969年才能达到年产三万吨铜的生产水平。”⑩白银公司的问题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苏联单方面撕毁援建合同,撤走驻白银公司的苏联专家。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交恶,在白银公司工作的苏联专家也全部撤走,随行带走了所有的资料、图纸,并停止供应白银公司一切设备和配件。这些配件在国内尚无能力生产,致使公司很多机器无法正常运转,给白银公司带来莫大损失。1961年底,全公司甚至一度被迫停产。 第二,精简职工政策掌握不当,引起部分职工的怨言。1961年开始,中共中央号召精简工厂职工、减少城镇人口。白银公司响应号召,1961年3月末总人数为17938人,到年末精简4033人。1962年又在1961年末人数的基础上,精简职工3000人(11)。在国民经济刚有所恢复发展之时,人们生活还是很困难,谁都不愿被精简下来。因此在精简职工过程中,难免政策掌握出现偏差甚至简单粗暴,引起部分被精简职工的不满,不断写信告状。 第三,“大跃进”与三年经济困难严重影响生产。“大跃进”时期,白银公司也不切实际地上马了一些生产线,由于现有生产能力达不到,造成的后果只能是得不偿失。1960年冬季,公司职工中已出现了浮肿、肝炎等严重疾病,仅浮肿人数就占职工总数的40%左右(12)。1961、1962连续两年,白银市遭受特大自然灾害。1961年白银市受灾面积达142万亩,占播种面积的82.1%,1962年受灾面积占播种面积的68.68%(13),这导致白银市的农副产品价格居高不下,间接影响白银公司的职工生活。连肚子都填不饱,职工当然没有心思搞生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