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目的是从军事计划的形成与实施的角度探讨1958炮击金门的决策过程。此研究基于一个基本事实,即1958年炮击金门不论被赋予何种政治意义,它首先是一场军事行动,战略谋划、军事计划和准备等必定是很复杂的过程,而且军事计划和军事能力从根本上决定着政治目标的限度和结局。这一事实决定了研究炮击金门决策中相关的军事问题的重要性,缺乏这方面的系统研究也正是以往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1958年炮击金门是解放军1954年制定的夺取东南沿海蒋占岛屿之军事计划的一个部分,是1954年春季即逐步展开的军事行动在特殊国内外环境下的继续,解放军对东南沿海蒋占岛屿的军事进攻从酝酿到后来的发展都带有明显的防御性质,1958年炮击金门也是如此,尽管在某个阶段上被毛泽东赋予了独特的政治意义。战略谋划和作战计划包含的防御性质恰恰是导致决策动机和过程呈现复杂性的一个关键原因。已有研究成果的共同特点是着重分析1958年炮击金门决策的政治动机,力图通过越来越细致地勾画相关的决策过程,详细分析和揭示有关决策的发展过程。一些近年来发表的研究成果特别分析了中国国内因素特别是大跃进运动对有关决策动机和过程的影响。①但这些论著均未重视和分析本文观点中包含的基本但十分重大的问题,本文试图弥补这方面研究之不足。 一、东南沿海作战计划的形成 1958年炮击金门同1954-1955年东南沿海军事行动有直接的联系,两者都是大致形成于1954-1955年东南沿海作战过程中的军事计划的组成部分。这里首先说明,1954-1955东南沿海军事行动是指解放军于1954年春开始在东南沿海展开的一系列作战,包括海空军在浙江沿海的“力量向前伸”与春汛护渔作战、空军在浙江沿海夺取制空权作战、海空军保护海上航运作战、福建沿海炮击大、小金门和浙江沿海夺取大陈列岛的三军联合作战。这一时期的军事行动大致持续到1955年4月上旬。4月23日,周恩来在万隆发表声明,表示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谈判,讨论“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②以此为标志,东南沿海的军事行动基本结束。1958年炮击金门是需要进一步界定的概念,本文使用它主要是为文字简洁,它包括空军于7月下旬夺取福建沿海制空权、8月到10月炮兵打击金门国民党守军,以及陆海空三军对金门的有限度联合封锁。 有不少资料证明,在1954年春季东南沿海军事行动展开后,解放军总参谋部开始拟订有关的作战计划,最终于8月9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对台湾蒋匪军积极斗争的军事计划与实施步骤》。③这项军事计划的具体内容目前还没有公开,不过可以大致判断该军事计划有明显的防御性,其指导思想包含两个“两步走”。第一很有可能是基于在对台军事斗争将长期化的判断上,将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分为“两步走”,即先夺取东南沿海的蒋占岛屿和取得制空权,然后在条件成熟时完成统一台湾。第二是在夺取东南沿海蒋占岛屿作战中,采取“从小到大、由北向南、逐岛进攻”的作战方针。④以上判断是基于研究有关历史文献、回忆和传记,以及分析朝鲜战争后中美关系、台湾海峡的军事形势和解放军在东南沿海的军事计划和军事行动、解放军的现代化计划等几个方面的因素。 1949年春取得渡江战役胜利以后,中共中央于6月即向第三野战军领导人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当时中共中央即认为,解决台湾问题已经关系到上海及沿海各港口城市的安全。⑤此后随着大陆地区陆续解放,攻占台湾逐步成为解放军的作战重点之一。特别是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成立以后,解放台湾被确定为需要较早完成的战略任务。中共中央这一时期设想是争取在1950-1951年发动攻台战役,毕其功于一役,完成国家统一。⑥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杜鲁门政府在两天后宣布派遣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及向台湾派驻美空军。美军封锁台湾海峡和朝鲜战局的发展最终促使中国领导人决定推迟原定作战计划。⑦ 从此一直到1953年7月停战前,解放军在东南沿海的主要作战行动是防御性的,包括清剿国民党军队支持的海匪,沿海城市的防空作战、突破国民党军队的海上封锁,夺取一些沿海岛屿等等,军事行动的规模都不是很大。显然,东南沿海作战的最初设想同美台签订共同防御条约问题并无直接关系。1953年7月朝鲜停战以后,解放军的战略重心逐步向东南方向转移,明显加强了在东南沿海的军事部署,并首先展开争夺浙江沿海制空权。 这个时期开始加强东南沿海军事行动的指导思想与建国初期夺取蒋占岛屿和准备攻台的军事行动有很大不同。建国初期,解放军的军事目标就是要彻底摧毁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并完成国家统一,到1953年前后,在解放军的相关战略思考中,已经增加了维护国家安全的观念。⑧这首先起因于解放军制定国防政策和军事现代化计划。根据参加制定中国第一个《军事建设五年计划纲要》的张震回忆,1952年春,周恩来开始领导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即要求总参提出军事建设五年计划供军委讨论。总参在制订计划过程中,明确界定了美国在朝鲜半岛、东南沿海和印度支那等三个战略方向上“构成对新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并基于此判断提出了国防政策和建军方案。⑨《纲要》于7月获毛泽东批准后开始实施,包括在北方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南方的海南岛重点设防,修筑永久坚固的工事等等。这种国防布局必然导致解决东南沿海岛屿和台湾问题中的国防因素突出出来,并深刻影响解放军的战略思维。 外部因素则是艾森豪威尔政府于1953年2月起推行“放蒋出笼”政策,怂恿和支持国民党军队加强对大陆沿海的军事攻击。⑩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军事介入台湾问题的影响并不仅仅是导致解放军停止攻台计划。国民党军队在1950年初仍然处在溃败中,甚至已经准备弃守大陈列岛和金门等岛屿。(11)但到1953年夏季朝鲜停战前后,国民党军队在美国的军事援助和支持下,在东南沿海所占岛屿逐步形成一条以大陈列岛为中心的战线,并以这些岛屿作为基地,加强对大陆沿海地区的海空军事攻击和侵扰。其中最大规模作战是国民党军队于7月16-17日集结12000部队,进攻福建东山岛等。国民党军队的军事行动显然是进攻性的,本质上就是美国在朝鲜半岛以外开辟的另一条战线,它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包括威胁大陆渔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生产安全、海上交通安全和一些沿海城市的安全等等。在此背景下,中国领导人将台湾当局的军事行动与美国在台湾海峡的军事活动联系在一起,定义为美国敌视和威胁中国的侵略性政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