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京的角色定位与熙丰党争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邦炜(1949-),男,四川江安人,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成都 610068;吴菁菁(1982-),女,四川三台县人,成都市成华区政府工作人员,成都 610051

原文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在熙丰党争中,冯京身为执政大臣,究竟是“中正不倚”,还是“旧党‘赤帜’”?本文认为,两说均欠确当。冯京虽然是位颇为难得的“三魁天下之儒”,但在官场上只是个并无建树的“平”、“弱”大臣,而在党争中无非是一名较为理性的旧党人士而已。本文进而认为,研究者无形之中形成的某些思维定势,诸如“亲属一概同党”、“两党水火不容”、“官员非新即旧”之类,或许尚有进一步研究与突破的必要。


期刊代号:K23
分类名称:宋辽金元史
复印期号:2010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0)04-0121-06

      冯京(1021-1094),字当世,宜州龙水(即今广西宜州)人①。由于其生平事迹包括家世、降生、求学、科第、婚姻等诸多方面均颇具传奇色彩,从南宋时起即成为戏曲中的主人公,在宋元南戏剧目中有《冯京三元记》,其改编本留传至今。他在熙宁、元丰年间变法的关键时期,两次担任执政大臣②,累计长达10年之久,是北宋政治史上一位较为重要的人物。冯京在变法中的角色,虽然说法不同,但学界迄今未作较为具体的考察。本文试图略加探析,旨在深化对熙丰党争问题的认识。

      一 所谓“中正不倚”

      冯京在熙丰党争中的角色定位,大致有“中正不倚”与“旧党‘赤帜’”两种不同的说法。“中正不倚”之说出自当时人之口,虽然可供参考,但不免含有偏见,很难作为定论。至于偏见的成因,则在于力主此说者不外两种人。

      一种是当年的旧党人士,如范祖禹。他在元祐初年任右谏议大夫时,建议冯京再次出任枢密使,其主要理由是:冯京“初与王安石不合,后为吕惠卿所倾,其中正不倚之操,为先帝(指宋神宗)称挹”[1]10340。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宋神宗在冯京重病时,确实曾赐诏褒奖,称“渴想仪形,不忘梦寐”[2]2747。但“中正不倚”并非宋神宗所说,而是范祖禹的一己之见。第二,范祖禹身为旧党党魁司马光的门人、吕公著的女婿,一向认为“王安石之法为非”,主张“修复祖宗旧政”[2]4076,在新党执政的绍圣年间远贬岭南并死于贬所,崇宁年间又名列元祐党籍碑。范祖禹将冯京与新党“不合”、为新党“所倾”视为“中正不倚”,分明是其旧党立场的反映。

      另一种是冯京的亲朋故旧,如彭汝砺。他在绍圣年间所作《冯京墓志》称:冯京“自以天子为知己,屹然中立,不肯少自贬损”[3]。应当指出:第一,与范祖禹不同,彭汝砺在熙丰年间的新、旧党争中,态度相当超脱。第二,彭汝砺治平二年(1065)进士第一,冯京当时正担任知贡举。宋代“作碑谀墓”之风盛行,“谀碑多故吏门生之笔”[4]441,彭汝砺作为门生,称赞其座主冯京“屹然中立”,不免有夸大乃至吹捧之嫌。

      “旧党‘赤帜’”之说则出自当代学人之口。有学者认为:“御史中丞冯京为富弼之婿,他反对新法也颇起劲”;其升任参知政事后,更成为旧党“赤帜”[5]。笔者曾采此说:“富弼的女婿冯京反对新法”,是“旧党在朝廷内部的首领”[6]112。包括笔者在内的学人并未对此详加论证,以致此说至今仍待求证。

      如所周知,当时确有“赤帜”一说,且出自王安石之口。熙宁三年(1070)初,王安石反对宋神宗重用司马光,主要理由是:司马光“但在高位,即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司马)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1]10765。王安石所谓“赤帜”,分明是就司马光而言,与冯京并不相干。如果冯京果真是旧党“赤帜”,其党魁司马光势必大加赞赏。司马光也确实夸奖过不少人,如他在熙宁四年曾说:“臣之不才,最出群臣之下,先见不如吕诲,公直不如范纯仁、程颢,敢言不如苏轼、孔文仲,勇决不如范镇”[7]1254。值得注意的是,冯京此时正任执政大臣,但司马光恰恰没有称赞冯京。仅由此人们对冯京系旧党“赤帜”之说也难免产生怀疑。

      二 关于“旧党‘赤帜’”

      所谓“赤帜”者,领袖人物也,出众的才智和崇高的威望是其必备的条件。司马光作为旧党“赤帜”,其才智与威望在旧党人士中罕有其匹。苏轼《司马君实独乐园》诗云:“先生独何事,四海望陶冶。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8]82史载:“司马文正公以高才全德,大得天下之望[9]17,“(天下)以公为真宰相”[8]252,“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1]10767;“及卒,京师之民皆罢市往吊。及葬,四方来会者盖数万人,哭之如哭其私亲”[10]564。这类不无夸张之嫌的记载较多,不必一一列举。而冯京的才智和威望其实相当有限。学者之所以将他视为旧党“赤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冯京估计过高。其实,他是考场上的高手,政坛内的低能者。

      仅就考试而言,冯京确实能力非凡。他在鄂州(治今湖北武昌)获得解元后,皇祐元年(1049)又在省试、殿试中拔得头筹。因其“所试皆第一”,于是“名声走天下”[1]351,人称“冯三元”,博得“三魁天下之儒”[1]76的雅誉。《宋史·论曰》:“进士自乡举至廷试皆第一者才三人,王曾、宋庠为名宰相,冯京为名执政”[1]10352。此说有误。查《文献通考·选举考五》可知,天圣二年(1024)的省元是吴感,宋庠当时名叫宋郊,仅为殿元即状元。当以南宋史家李心传所说为是:“孙汉公(即孙何),淳化三年(992)举进士,自开封至南省、廷试皆第一,前未有也。至咸平五年(1002),王沂公(即王曾)青州(今属山东)、南省、廷试皆第一。庆历二年(1042)杨审贤③(即杨寘),皇祐元年冯当世(即冯京),复皆第一。宋有国二百余年,为三元者止此四人耳”[13]271-272。足见,连中三元在当时实属凤毛麟角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