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辽金西夏史研究可谓收获颇丰,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仅出版的学术专著就达30余部,墓葬、壁画及文学艺术方面的著作尤为突出。墓葬及壁画方面有:李清泉著《宣化辽墓:墓葬艺术与辽代社会》(文物出版社),张鹏著《辽墓壁画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孙建华、杨星宇著《大辽公主——陈国公主墓发掘纪实》(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刘海文主编《宣化下八里Ⅱ区辽壁画墓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编著《北京地区辽金墓葬壁画保护研究》(科学出版社),宋晓珂编著《朝阳辽代画像石刻》(学苑出版社),钟侃、钟雅玲著《东方金字塔——西夏皇陵》(天津古籍出版社)。文学艺术方面主要有:李晓峰等著《契丹艺术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李艺著《金代词人群体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邓子勉编《宋金元词话全编》(凤凰出版社),邓子勉著《宋金元词籍文献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胡忌著《宋金杂剧考(订补本)》(中华书局),王树林著《金元诗文与文献研究》(中华书局),左洪涛著《金元时期道教文学研究——以全真教王重阳和全真七子诗词为中心》(人民出版社),宋洪民著《金元词用韵与〈中原音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其他方面的专著有:孙伯君、聂鸿音著《契丹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王善军著《世家大族与辽代社会》(人民出版社),陶晋生著《宋辽关系史研究》(中华书局),宋德金著《宋德金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刘浦江著《松漠之间——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中华书局),景爱著《历史上的金兀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孔凡礼编《元好问资料汇编》(学苑出版社),建筑文化考察组编著《义县奉国寺》(天津大学出版社),屈文军著《辽西夏金元史十五讲》(上海古籍出版社),游彪、尚衍斌、吴晓亮等著《中国民俗史·宋辽金元卷》(人民出版社),杨蕤著《西夏地理研究》(人民出版社),景永时编《西夏语言与绘画研究论集》(宁夏人民出版社),韩小忙著《〈同音文海宝韵合编〉整理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李范文主编《西夏研究》(第7、8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以下就2008年发表的相关论文做简要介绍。 一、政治史 制度史 人物研究 政治史。王善军《耶律乙辛集团与辽朝后期的政治格局》(《学术月刊》第2期)阐述了耶律乙辛的起家与擅权之背景、耶律乙辛集团成员状况及主要政治活动,分析了耶律乙辛集团与辽朝后期政治格局变化的内在联系。董四礼《也谈金初建国及国号年号》(《史学集刊》第6期)针对刘浦江先生关于金初开国史事的不同见解,认为在没有确凿证据以前,《金史》所记金开国史,即金于1115年建国、国号金、年号收国,是值得采信的。李秀莲《阿骨打称都勃极烈与金朝开国史之真伪研究》(《史学月刊》第6期)回顾了史学界关于都勃极烈问题的论争,认为“天辅”是金朝真正的开国年号,而“收国”是后代史官的追记,时人并未真正使用过。相关论文还有宁波《浅议金代致仕官员重新被起用现象》(《北方文物》第2期)、李浩楠《论金代的忠孝军》(《北方文物》第2期)、彭向前《谅祚改制考论》(《内蒙古社会科学》第4期)。 制度史。杨福瑞《辽朝推行州县制过程考述》(《内蒙古社会科学》第4期)指出,辽朝州县制的推行经历了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反映了辽代民族融合、经济结构转变、一国两制政体确立、社会变革等诸多内容。杨福瑞的另一篇论文《试论辽朝对辽东地区的经略》(《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第2期)主要研究了辽朝在辽东地区的行政设置及兵力布防情况。周峰《辽代治边三题》(《赤峰学院学报》第4期)主要研究了辽代“因俗而治”的治边思想、治边机构和边防城设置。杨清华《金宣宗朝行六部设置考》(《学术交流》第8期)重点考证了金宣宗时期行六部的设置情况。陈志英的两篇论文《社会变革过程中政治制度的选择——金五京路转运司建制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3辑)、《金代东北地区转运司建制考》(《兰州学刊》第5期)以转运司为核心,主要研究了上京、辽东、北京、西京、南京诸路转运司的设置及沿革过程,认为金代的转运司设置经历了由无意识地沿袭到有意识地确立为制度的过程。夏宇旭《初探金代契丹人猛安谋克组织》(《吉林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分别研究了金代不同时期契丹人猛安谋克组织的变化情况。他的《浅析金代契丹人的群牧组织》(《黑龙江民族丛刊》第5期)认为金代契丹群牧从名称、分布及管理上基本与辽朝相同,群牧所中的契丹牧民为金朝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牧民起义也给金朝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王艳云《金代御容及奉安制度》(《故宫博物院院刊》第5期)主要研究了金代御容创作、供奉、迁安制度。曲淑华《论金代社会治安管理制度》(《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第6期)分析了金代的社会治安秩序管理、市场经济秩序管理、户籍管理、交通安全管理、消防管理等专项治安管理制度。崔红芬《再论西夏帝师》(《中国藏学》第1期)对西夏的五位帝师进行了重新考证。此外,黄震云的两篇论文《辽代流刑考》(《延安大学学报》第3期)、《辽代法令考》(《北方文物》第4期)着重研究了辽代的法律制度。 人物研究。孟凡云《辽述律后的“人神合一”活动及其采取的宗教形式》(《北方文物》第2期)指出,在太祖去世后,述律后运用多种宗教思想和实践模式,推行了一系列神化自己的措施,这些措施有利于契丹政权的成功交接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但由于时机选择、目标定位等方面的错误,最终走向失败。王禹浪、石艳军《辽懿德皇后萧观音之死与辽朝的灭亡》(《黑龙江民族丛刊》第3期)提出,辽朝末期一系列宫廷斗争和政治腐败,皆因懿德皇后萧观音案而引发,它加速了辽朝的灭亡。张志勇《论金世宗以俭治国的思想与实践》(《东北史地》第4期)详细阐述了金世宗以俭治国思想的成因、措施及具体成效。李宛真《金代两朝宰相张浩考》(《黑龙江史志》第23期)总结了张浩在政治上的作为。梁松涛《“圣明皇帝”为西夏仁宗考》(《敦煌学辑刊》第1期)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解读和考证,认为“明王”、“圣明王”、“圣明皇帝”等尊号应该指西夏仁宗。彭向前《西夏“李王”为“孛王”试说》(《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第4期)认为,蒙元史料所称西夏“李王”,其实皆“孛王”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