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归化要义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艳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长沙 410073)。

原文出处:
外语学刊

内容提要:

谈到异化和归化,首先应明确它们与直译和意译的关系:作为翻译策略,它们是后二者的下位概念,主要应用于文化特色语句的转换。进而,须弄清英汉语间文化特色语句的差异空缺。处理这种差异空缺,应强调异化与归化的辩证关系:其具体运用是原则性与译者灵活自主的统一。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0 年 12 期

字号:

      1 异化归化与直译意译

      异化和归化作为翻译方法,与传统的最基本方法——直译意译是什么关系呢?显然,它们应该不像直译意译之下的增减法、转换法、正反法和拆合法等,没有那样的具体操作性,而更具一般性。历时地看,异化与归化概念是直译与意译概念的延伸;共时地看,前者属于后者——但不是机械地分别对应,后者是普遍,前者是其特殊。这种特殊性就在于它们涉及的是翻译中的文化层面,而非传统的一般意义内容和形式风格层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异化与归化作为翻译界的热门话题,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才出现。有人认为,从直译意译到异化归化,是一种延伸、升格甚至革命,但还是“开拓翻译研究新领域”的提法实际些(王东风2002:24-26)。最要紧的是,具体弄清楚这一新领域究竟是怎样开拓或延伸的,也就是阐述特殊与普遍的实际关系。

      异化归化与直译意译最鲜明的区别是,前者指文化,后者指语言,所以文化与语言的一般关系应该决定它们之间的根本关系。关于语言与文化,这里必须紧贴翻译实际,特别着眼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的启示。简言之,即为翻译研究提供跨文化交际的新视角,可以并且应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文化视角考察翻译活动。

      中观文化视角。它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作为双语转换的翻译也就是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的转换,如英语表音文字与汉语象形文字的互换、螺旋形英语话语进展与直线形汉语话语进展的互换等。这无疑是翻译实践的根本,也是翻译研究的根本。“这本身也说明,语言既可以是目的又可以是手段,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刘辉 2009:24)

      宏观、中观和微观相互区别、密切联系,揭示文化视域中翻译活动的丰富内涵,拓展翻译文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具体说,就是要树立明确的文化意识,通过三个不同视角的研究,阐明翻译中不同民族语言文化的彼此交流、相互影响和吸收。首先,宏观方面,作为对整个翻译活动文化背景的观照,既要涉及处于翻译交际中的两种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的异同,又要辨明原作及其作者、译者及译文读者各自的社会文化特征以及译文于所在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这可归属于翻译的外部研究(刘宓庆1990:20-22)。但无论如何,宏观背景与作为较具体的翻译方法的异化归化,应该没有什么直接联系。或者说,这种方法的运用固然会涉及文化背景,但毕竟方法本身很难与如此宏观的问题直接挂钩。其次,中观方面,语言自身作为文化,翻译实践就是双语交际,所以翻译是跨文化交际;但无论讲语言还是讲文化——在此二者意义上几乎没有区别,其实质都是翻译的根本。这样的中观翻译研究关注的文化-语言,实际上聚焦的还只能是语言,即两种语言的异同,包括它们作为两个语言系统之间的普遍异同以及翻译实践中涉及的两个具体文本的言语异同。那当然就是传统“直译与意译”涉及的东西。至此,可以从上述语言与文化的基本关系得到初步认识:异化归化应该与宏观的文化没有直接联系;直译意译聚焦语言,即中观文化,异化归化聚焦文化,就不能再是中观文化,只可能与剩下的微观文化有关。因此,对于中观文化-语言,既可以从传统语言视角讨论文本一般意义内容和形式风格的直译意译问题,也可以从文化角度讨论文本的文化异化归化;但这种异化归化要么跟直译意译无法区别,要么必须承认任何翻译都必然是语言-文化的归化:原语文本转换成译语文本,如汉语归化成英语及其表征的英国文化,或英语归化成汉语及其表征的中国文化。而且这是完全归化,也许只有极少音译算是异化。既然如此,硬要讨论异化归化,就没有意义。不过,语言-文化还有时代差异,如古汉语是翻译为古代英语还是现代英语。这确实属于重要的中观文化问题,但毕竟可视为不同的归化。

      看来,跟异化归化密切相关的只能是翻译文化研究的微观方面,或者它们的意义就只能集中于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语句,即用异化还是归化的翻译方法处理相应语句?尽管究竟该用哪种方法,肯定与宏观和中观文化有关,但首先必须明确,异化和归化的根本内涵是鲜明独特文化语句的不同转换、重构方式:有原作者中心和读者中心的两种译法,而具体指涉文化内容的不同转换。这样,根据翻译中文化与语言的三层关系可以弄清异化归化与直译意译关系的实质,也就是认定异化归化翻译方法的地位:从直译意译延伸出来的专指文化特色语句翻译的特殊方法。前者涵盖后者,后者属于前者的特殊情况,并排除其他情况(不含文化特色的语句的翻译),后者是任何实际翻译中的绝大多数,并不存在异化归化问题。

      ①Now we are engaged in a great civil war,testing whether that nation,or any nation so conceived and so dedicated,can long endure.We are met on a great battle field of that war.We have come to dedicate a proportion of that field as a final resting place for those who here gave their lives that that nation might live.It is altogether fitting and proper that we should do this.//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说以考验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而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合。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在此集会是为了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非常恰当的。

      上例节选自林肯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讲,讲的是有关美国内战的事情,但这样的事件及其思想内容和情感意义是各民族能够共享的,即涉及一般情景语境,而没有明显的美国文化特色。所以,其汉译转换和重构也就是语言内容和形式的直译意译问题,如果硬要划归异化归化,那肯定是完全归化:中国的文字、中文词语句式以及中国人能够顺畅地阅读理解的形式、内容和风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