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引言 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关于课堂教学的研究表明,基于一定交际任务的课堂互动能够有效促进目的语习得,并且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以下简称L2)交际能力及完成任务的能力。而现有的汉语课堂教学模式中,常常出现不利于互动的情况,如课堂互动中学习者中介语简单化、低水平化、偏误化石化以及缺乏交际策略等。要解决上述问题,课堂教学一方面要注重形式与功能的结合,另一方面要通过模仿真实交际的师生互动和纠错技巧,帮助学习者在准真实语境下获得汉语交际能力。因此,本研究以L2教学领域中的交际互动为题,以初级汉语口语课堂为研究对象,希望能为建构互动式汉语课堂微观教学模式提供一些启示。 一、实验设计 1.1 研究问题 近20年的SLA研究表明,成人要习得L2,必须通过一定程度的语言形式强化输入与练习,有意识地提高对语言规则的认识(Ellis 1994);而很多L2教学研究也表明,一味强调功能意义而忽略形式,容易造成偏误化石化,会阻碍L2习得过程的进展。研究发现,对语言形式的高频反复、大脑中新旧知识的关联、语言形式突出性效应和语言反例等认知因素可以直接促进L2处理及习得。(Doughty 1991;Ellis 1994;Cass 1997;Lightbown 1991)因此,我们以大剂量强化输入、重述反馈和强化输出① 这三类基于互动的课堂教学方法,考察其对促进课堂互动和学习者汉语形式习得的作用。对教学材料的处理我们借鉴了欧美L2教学流行的主题导入法,即利用课文的主题,从情景出发,将有关的目标形式和相应的交际功能联系起来进行交流,让学习者通过篇章的主线或者课文的主题来学习,从而获得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的关系,并为其进一步的语言使用做好铺垫。 综上,我们希望建构一种教学模式:在初级阶段口语课堂上,以主题导入法为引入方法,教师设置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的任务帮助学习者了解和熟悉交际功能,并通过大剂量强化练习、重述反馈和强化输出强化学习者对汉语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的认识。本研究将考察这种新教学模式对促进学习者汉语形式习得和促进师生互动的作用,我们分别将之操作性地定义为被试在口头测试中使用目标形式的正确率和学习者对教师重述反馈的注意度。 1.2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两个平行的初级水平教学班,按照学习者的母语背景,两个班均为随机分班的欧美亚洲混合班,参加实验的被试各14人。两组均接受16个星期的教学实验,周学时为4课时,每周完成一课,即一项交际任务。实验者为同一位汉语教师,担任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口语课(4课时)。基于可操作性原则,两组均使用相同的教学材料,并接受相同的测试方法。 1.3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以《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为蓝本,并结合《速成汉语初级教程(综合课本)》(第1、2册)的相关内容,挑选出每课具有代表性的语言形式,并根据这些形式设置准真实语境及交际任务。实验过程共选取12个交际话题,围绕这些话题设置70个语言形式,并配合一定数量的图片,部分材料以多媒体形式呈现。 1.4 评估方法 研究中,我们将通过录音、口头测试、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实验结果进行测试和评估。 1.4.1 录音及口头测试 在征得学习者同意的前提下,我们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部分课堂教学及四次口头测试进行了录音,重在考察学习者的语言形式使用正确率及对教师提供的重述反馈的注意度。我们以四个星期为一个教学阶段,每个教学阶段结束时,安排一次口头测试,采用的方法是以学习者之间的生生互动为主体、教师提供评价及重述反馈。 我们以实验组和控制组学习者使用目标形式的相对正确率作为其语言形式使用正确率的衡量标准。相对正确率采用的是相对频率法,正确使用相对频率法是为了解决语料分布不均,且样本容量小、无法进行等量随机抽样的问题,从而使数据具有可比性。(施家炜 1998)该算法可建立在如下假设的基础上:在本研究所获得的语料中,相对正确率越高,学习者正确使用目标形式的频率越高,反之则越低。为保证测量效度,在测试中,学习者正确使用某语言形式多次,我们只记作正确使用一次。 在课堂教学和测试中,教师只对学习者关于语言形式的偏误提供重述反馈,我们重点考察学习者对重述反馈的注意度及重述反馈类型对其注意度的影响。根据前期实验结果(郑家平2006),我们将学习者对重述反馈的注意度操作性地定义为:在师生互动中,在重述后学习者能否即时准确地回忆出重述内容。 “即时回忆”是指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学习者接受刺激后,在“第三话轮”无间隔地马上回忆出之前的重述反馈。关于回忆重述的正确率,我们根据被试的即时回忆与重述和初始话语之间的关系,将之划分为“修正性回忆(记作X)”、“调整性回忆(记作T)”和“没有回忆(记作M)”三个水平。“修正性回忆”是指学习者对重述话语的正确回忆;“调整性回忆”是指学习者对重述的回忆不正确,可是却对初始话语进行了调整;而对初始话语的重复和没有对刺激声音做出任何反应都记作没有回忆。测试方法同样采取相对正确回忆率。 1.4.2 问卷调查 为了解本实验的实际效用,我们对实验组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实验组学习者对自己学习效果的主观评价。第一次问卷调查在学期初语音阶段以后(教学约一个星期以后),主要调查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需求等个人情况,并重点调查学习者对自己目前汉语水平的评价以及对本学期学习结果的期待水平;后测(第四次测试)以后、期末考试以前,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考察学习者对这种新教学模式的评价,以及对自己现有汉语水平的主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