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结构的语段推导

作 者:

作者简介:
安丰存(1976-),男,吉林安图人,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句法学和英汉对比(吉林 延吉 133002); 刘春光(1980-),男,吉林九台人,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和对外汉语教学(吉林 延吉 133002)。

原文出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关系结构的推导目前主要有附加和提升两种分析方法,但是这两种分析方法均未能充分合理地解释关系结构生成的机制。关系结构与主题化结构具有很多相似的句法特点。从主题化结构的生成入手,结合生成语法语段推导的分析方法,对于解释关系结构的生成具有合理的可操作性。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0 年 11 期

字号:

      0.引言

      关系结构(relative construction)在世界语言中普遍存在,是生成语法长期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以此前对关系结构的研究为基础,以Chomsky(1999;2001)语段推导为理论框架,结合戴曼纯(2003)广义左向合并原则,通过英汉关系结构的比较,分析关系结构的特点,并论述关系分句的生成与推导机制。

      1.生成语法对关系结构的分析回顾

      生成语法主要通过附加和提升两种方法探讨关系结构的生成。

      1.1 附加

      附加分析的源头是Chomsky(1977),是管约论时期的主要分析方法。附加分析法认为关系结构的生成分两个步骤:首先,关系代词,如who等,通过wh-移位形成关系分句;其次,关系分句和名词短语通过附加相连接。(safir,1986)例如:

      

      例(1)中,首先通过who的移位操作,生成关系分句who John loved,然后,将该分句嫁接到名词中心语the girl的后面。其中,关系代词who与名词中心语the girl保持性、数以及所指上的一致关系。

      Chomsky(1977)把关系结构的生成概括为:。其中,中心语基础生成于原位,并不需要任何移动操作。Wh-算子发生移位,移到关系分句的边缘位置,即CP的Spec位置。该位置接近名词中心语,关系代词可以与名词中心语保持一致关系。关系分句CP附加到中心语名词上,实现了关系分句的生成。

      对于关系分句的生成,Lebeaux(1989)认为需要经过两个步骤:先应用“移动-α”,形成关系分句;再应用“附加-α”把关系分句与名词短语相连接。例如,要生成诸如例(2)之类的句子,必须经历例(3)所示的两个过程。

      (2)I know the girl who John loved.

      (3)a.I know the girl.

      b.John loved the girl.

      首先,应用“移动-α”将例(3b)变为关系分句。过程如例(4)所示:

      

      然后,应用“附加-α”把第一步生成的关系分句附加到例(3a)上。过程如例(5)所示:

      

      管约论认为,关系分句CP附加在中心语上时,在中心语前置的语言中(如英语),关系分句CP右向附加在中心语上,在中心语后置的语言中(如汉语),关系分句左向附加在中心语上,从而产生关系分句相对中心语位置的差异。此外,在关系分句中,wh-关系代词作为一个算子,约束其移位后留下的语迹。关系分句CP的核心成分C(即that)有不同的句法实现,如果wh-为一个算子,C为空;如果CP的指示语为空算子,that处于C位置,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以为空。(Chomsky,1977)例如:

      

      简言之,附加分析把关系分句看成是移位和附加两种操作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问题是,关系分句通过移位生成之后,附加到中心语名词的机制是什么?关系代词是否可以自主地完成寻找中心语的任务,并完成附加呢?例如:

      (7)a.The girl saw the boy.

      

      例(7b)附加到例(7a)上时,可以附加到例(7a)中的任意一个名词短语上,得到下面两个不同的句子:

      (8)a.The girl who I met in the street yesterday saw the boy.

      b.The girl saw the boy who I met in the street yesterday.

      可见,wh-移位后的CP与名词短语间的连接机制得不到充分的解释。Wh-关系代词与中心语之间的一致关系是如何体现的也没有充足的证据。同时,这种匹配分析也不能解释像汉语、日语和朝鲜语等没有wh-移位的东方语言的关系分句是如何生成的。

      1.2 提升

      关系结构的提升分析法(Promotion Analysis)由Schachter(1973)等人提出,被Kayne(1994)进一步发展。按照这一分析,关系结构的中心语基础生成于关系分句内部的某一位置,然后从关系分句中提升出来。根据Kayne(1994),关系结构的提升可以表示为:。中心语名词短语DP在分句内基础生成,经过提升,从IP中移出,进入[Spec,CP],即NP提升至分句CP的指示语位置,整个分句作为DP的补足语,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