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建设探讨

——认识论、理论取向与理论类型的融合观

作 者:

作者简介:
戴曼纯,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形式句法学、第二语言习得、外语教学理论,E-mail:daimanchun@bfsu.edu.cn,manchund@mit.edu。

原文出处:
中国外语

内容提要:

二语习得研究在过去几十年中出现了大量的理论观点,理论建设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解读二语习得理论中的现实主义、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相对主义等认识论及其与理论取向、理论类型的关系,试图找出融合二语习得理论的可能性。作者指出,语言的物质属性及其承载文化的功能决定了二语习得过程的复杂性和多维度,也决定了认识论视角和研究问题的多样性。内在论和外在论、属性理论和变迁理论可以融合,从互补的视角解释二语习得的不同维度。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0 年 10 期

字号:

      1 引言

      二语习得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活动,把二语习得作为认知科学的一部分来研究是不容置疑的。由于语言又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工具,很难将其与社会文化分离开来。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认识角度决定了二语习得研究者的理论建设方向。最近十几年来二语习得研究界出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碰撞,理性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对立(Jordan,2004)。

      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冲突和对立影响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根据Gregg(2006:413-414)的总结,人文主义、后现代之类的认识观在应用语言学界和二语习得界表现为不相信变量可以被控制,把实证研究得出的观点看成隐喻,嘲笑实证研究是羡慕物理学的行为,否认获得客观知识的可能性,甚至彻底抛弃实证研究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在Gregg看来,这是对科学,尤其是认知科学研究彻头彻尾的误解。然而,即使是认知科学框架下的二语习得研究也出现了一种反理性的思潮,一些特别关心二语学习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研究者和担心这些方面被忽视的研究者(如Watson-Gegeo,2004)提倡语言社会化研究范式(language socialization paradigm)。姑且不论是否能将此视角的研究称为范式,提倡者的观点和论述之法被科学主义、理性主义、认知科学的捍卫者Gregg有条有理地批驳为误解认知科学和二语习得研究,它们缺少真正意义上的证据和论述,因而无须理会。但是,这不等于说从社会文化角度研究二语习得毫无意义,理论竞争的实质是不能通过误解、歪曲和盲目否认其他研究范式来确立自己的地位。

      有鉴于此,本文试图理清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建设的方向性问题,虽不专门探讨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之争,但从中汲取有关思想并且提出认识论、理论取向和理论类型的融合观。

      2 认识论:现实主义、经验主义、理性主义、相对主义

      认识论是关于人类知识来源和发展的哲学思想。二语习得理论建设的分歧反映出不同的认识论。二语习得研究有这样几种认识论观点:现实主义、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及相对主义。

      2.1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认为客观物体即使没有被认识也会继续存在,抽象概念不论叫什么名称也是存在的,即概念的存在独立于其名称。在现实主义者看来,科学研究的典型成果是了解基本不因理论而存在的现象(theory-independent phenomena),获得的知识可以解释不能观察的相关现象(Gregg,2003a)。在知识的认识上,现实主义包含这样的意思:我们所相信的一切只是在逼近现实,每一组新观察到的数据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现实、靠近现实。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科学的现实主义应该解答成功的二语习得理论包含哪些内容,即二语习得理论解释哪些不可观察的实体(unobservable entities),如L2知识的表征状态(包括起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终极状态)及其变化过程、变化的原因等。理论观点的正确与否取决于所论述的实体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且理论阐述正确、令人信服。现实主义的二语习得理论在方法论上采用溯因推理(abductive reasoning),推断出最佳解释,预测并解释一系列相关现象。溯因推理的出发点是一组已知事实,由此提出假设,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例如语言习得表现出的起始年龄差异作为可观察的事实产生了关键期假说(Lenneberg,1967),二语习得研究者也借此解释成人二语习得能力下降的现象(参见Birdsong,1999)。溯因推理要求在神经科学和心理学层面寻求语言习得成败的深刻解答。二语习得的现实主义研究采用的是一种逼近客观现实的探索方法。

      2.2 经验主义

      作为认识论重要一员的经验主义①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实际经验,不太相信天赋思想。经验主义者不会接受基于不可观察现象之上的“知识”。“知识”预设“真理”,所以经验主义者认为研究者对理论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实证充分性(empirical adequacy),最保险的做法是只相信你我都能观察到的一切,尽管我们也可以使用超越观察的理论构念,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经验主义者以工具论态度看待理论构念,用其进行预测,但又不将其看作真实的实体(real entities)(Gregg,2003a)。经验主义强调用实证方法(尤其是实验)获得的科学知识,因而一切理论和假说都必须用证据和观察的事实进行检验,而不是完全依靠直觉和推理。经验主义及实证论方法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影响巨大,大部分假说都可以通过实证的方法进行证明或证伪。例如Beck(1997:93,97;1998)的局部损伤假说(Local Impairment Hypothesis)提出L2知识只在屈折规则体系中有缺陷(L2 knowledge involves a deficit only in the inflectional rule system),这种缺陷仅影响动词提升所涉的词汇或形态句法机制。该假说的提出者用实证调查论证其真伪。

      2.3 理性主义

      看似与经验主义对立的理性主义(rationalism)把理性作为知识之源,引入数理方法,用演绎的方式从基本公理推理出知识。我们有的知识远远超出经验提供的信息,因而可以通过推理找到这些超出经验的知识。理性主义在探求知识时方法上相信直觉和演绎,内容上相信天赋概念。二语习得研究中的理性主义一般源自Chomsky的语言学思想,Gregg是这一思想的捍卫者,例如他非常明确地采用理性主义立场批评Rod Ellis的可变语言能力模式(参见Gregg,1990)。但是,我们不必把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看成不相容的认识论,科学研究就存在这样的情况,数学和其他形式科学研究采用理性主义,物理和化学采用经验主义的实证论。二者的结合毫无矛盾,反而起到互补的作用。二语习得研究中也完全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例如认为人类语言能力拥有获得后天语言知识的天赋语言机制,核心知识是外围知识赖以发展的基础。如果这样的看法正确,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就能结合在一起,作为互补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依据指导二语习得的实证研究。彻底将二者对立起来无助于了解二语习得的本质,反而妨碍学科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