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问句生成机制看反问句否定语义的来源

作 者:

作者简介:
胡德明,男,1963年生,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学和语用学(安徽 芜湖 241000)。

原文出处:
语言研究

内容提要:

中外学者都将反问句的语义概括为“否定+命题”,但对否定语义来源的解释却没有达成共识。根据会话含义理论、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构建反问句生成机制,反问句否定语义来自语境条件,即说话人预先设定的限定反问句只能朝说话人所期待的方向理解的各种语境因素,说到底,是来自说话人主观上的否定态度,而不是来自反问语气或预设。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0 年 10 期

字号:

      一 前人对反问句否定语义来源的解释

      中外学者都将反问句的语义概括为“否定+命题”。吕叔湘说:“反诘实在是一种否定的方式:反诘句里没有否定词,这句话的用意就在否定;反诘句里有否定词,这句话的用意就在肯定。”[1]290英语中反问句的语义也被解释为“对反面的断言”(assertion of the opposite polarity)。但中外学者对反问句否定语义来源的解释却很薄弱。Chung-hye认为反问句否定的意义可能来自量的准则,即“提供所需要的信息”。他说:“如果说话人相信命题p在语境c中很可能成立,那么c中最大信息量(informativeness)的命题是—p。”而根据适量准则,说话人要采用信息量大的命题(—p)来说出问句,这就意味着在c中,说话人相信p很可能成立[2]201-229。这一解释不能令人信服。因为—p具有最大的信息量是以相信—p是真实的为前提的。p与—p正反对立,既然说话人认为具有最大信息量的—p是真实的,那么他还会相信“p很可能成立”吗?有人认为反问句中“哪”“什么”等疑问代词起到了否定词的作用[3]394,484-485,但对疑问代词如何起作用的缺乏深入分析,也不能解释没有疑问代词的反问句否定义的来源。许皓光认为反问句中反问语气相当于一个否定词,构成反问语气的主要因素有:语境、副词、重音、语序和词语意义的虚化等[4]66-68,但这些因素如何起作用,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也未见详细说明。有人认为反问句否定义来源于语境[5]86-91,李宇明、邵敬敏在谈到识别反问句要依赖语境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6]91-99,[7]167。郭继懋认为反问句的字面意义是对反问句预设的反映[8]111-121。徐盛桓认为特指反问句的否定语义来自发话人早知疑问词所构成的疑问项的信息域是个空域,对于是非反问句来说,发问人的设疑刚好同他心目中所认为的实情相反[9]9。那么,反问句的否定语义到底来自哪里?

      我们认为要想弄清楚反问句否定语义的来源,必须弄清反问句是怎么产生的。

      二 反问句生成机制假设

      反问句的使用涉及一系列推理过程。本文根据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10,11],[12]59-82构建反问句生成机制假设。该假设由语用条件和运作过程构成。

      行为条件:存在一个行为q,有人认为q对,反问句说话人认为q不对,欲否定q[8]。如:

      1)李石清:经理,我又先拆开看了。

      潘月亭:(强压下愤怒)你怎么能把我的信拆开?把信给我。

      行为q是李石清将潘月亭的信拆开了,潘认为q不对,欲否定q。

      认知条件:说话人要有推理能力:欲否定q,可以通过否定q的前提p(prerequisition)来实现,需推断出q的前提p。例1),潘要否定q,可以通过否定q的前提p来实现。潘推断q的前提p:通常人们不能私拆他人信件;只有在有原因和理由的情况下,才能拆他人信件。你拆开了我的信件,一定是有原因和理由的。

      关系条件:建构p与q之间的反蕴涵关系:只有p才q,p假则q不合理。潘建构p、q的反蕴涵关系:只有在有原因和理由的情况下,你才能把我的信拆开。

      实质条件:说话人对p提问。潘对p提问,使用疑问代词“怎么”问原因和理由:“你怎么能把我的信拆开?”

      语境条件:在说话人看来,语境不支持p,p假,所以q不合理。在潘看来,语境中不存在你拆开我的信的原因和理由,所以,你拆我信的行为是不合理的。

      运作过程。说话人接收到对方的行为q,认为q不对,想否定q。要否定q,可以通过否定q的前提p来实现。说话人运用推理能力推断出p,并建立p与q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有p真q才真,p假q不合理。说话人对p提问,逼迫对方在语境中搜索答案;因为疑问句的功能就是:你真实地告诉我……语境提供的答案不支持p。所以p假,所以q不合理。前者是字面意义,后者是语用含义。

      反问句的基本语用含义是q不合理。

      在语言学和逻辑学文献中,“前提”与“预设”常常混用。我们这里的“前提”是指必要条件,即“只有p才q”中的条件p。p反蕴涵q,即p←q。与预设的区别:肯定句与其对应的否定句前提是不同的,预设是相同的。比如“我还想吃”的前提可能是“我没吃饱”,其否定句“我不想再吃了”的前提可能是“我吃饱了”,但它们的预设都是“我已经吃了”。反问句中的前提是说话人利用回溯推理推断出来的,预设是固有的。前提可能不与话面重合或相迭,预设总有一部分与话面重叠。预设是听说双方共享的,前提不一定为双方共享。

      三 反问句否定语义的来源

      由反问句的生成机制可以看出,反问句否定语义是来自语境条件。语境条件指说话人预先设定的限定反问句只能朝说话人所期待的方向理解的各种语境因素。

      特指型反问句否定语义的来源有三种情况。一是疑问代词所代替的人、事物、原因、方式等,在说话人看来,在语境中并不存在,如徐盛桓所说,疑问词所构成的疑问项的信息域为空域[9],从而造成反问句字面意义中的否定语义。如例1),在潘月亭看来,语境中不存在你拆开我的信的原因和理由,“怎么”在语境中为无指,其信息域为空域,即“你没有原因和理由拆开我的信”,这就造成了否定语义。再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