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论 在话语分析过程中,人们往往会提出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话语究竟是如何推进的?Halliday & Matthiessen(1994:59)指出英语话语的推进呈现为不间断的系列旋律单位,每个旋律单位称作一个语调组,而每个语调组构成一个信息单位。在无标记的情况下,信息单位与小句重合。Halliday说明,信息单位是由两个功能成分构成的结构。他进一步指出,就结构而言,信息单位是由必要的新信息成分和可取舍的已知成分构成(同上:296)。可见Halliday对信息结构采用了二分的方法。Chafe(1987:21-22)认为“已知信息”或“旧信息”、“新信息”容易被误解,但是他还是保留了这两个术语,另外增加了“可及信息”,只不过他从意识的角度对这三种信息重新作了界定。显然,Chafe对信息采取了三分的方法。这就向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Halliday和Chafe都关注语篇推进,也都关注语调,那么为什么前者主张二分,而后者却用了三分?这分歧从何而来?孰是孰非?抑或两者可以相容?是不是介于已知信息和新信息之间存在一种中间信息?这些就是本文拟探讨的问题。我们先看他们各自的观点,然后再从功能认知的角度加以分析和讨论,并提出解决分歧的思路。 2.信息单位:已知信息+新信息 让我们首先看Halliday如何界定信息,处理信息单位,又如何以信息结构组织话语,推进信息流程。 2.1 信息结构 Halliday & Matthiessen(1994:59)从话语推进的角度考虑信息单位。他根据说话人希望听话人赋予具体信息以怎样的信息地位而把话语的信息单位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新闻,即说话人要听话人当作新信息的信息,或者是出乎意料的或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另一部分是旧闻,即被当作听话人已知的内容加以陈述的信息。Halliday用是否可以还原(recoverable)来界定已知信息和新信息。可还原的信息可能是已经提及的内容,也可能是存在于情境之中的,还可能是只能意会的,或者是说话人为了某种修辞目的权当已知的信息。不可还原的信息可能是未曾提及的内容,也可能是出乎听话人意料的内容(同上:298)。可以看出,1)Halliday始终把信息放在信息单位中讨论。2)在界定已知信息时,Halliday考虑了交际过程中的主客观因素。客观上,是在话语中已经出现过,或在语境中出现或者从话语或语境中可以推导出的信息;主观上,是说话人根据其交际目的的需要将某个信息作为已知信息陈述,并指望听话人给予它已知信息的地位。他借助语调重音或叫语调凸出来体现新信息,通常处于语调的末尾,落在最后一个重读音节上。3)由语调体现的信息单位是一种结构,是由两个功能成分构成的信息结构。Halliday & Matthiessen(同上:89)指出信息单位是由两个功能成分构成的结构,即新信息和已知信息。说这两个成分是功能成分是因为它们可用于说明语言是如何使用的(Halliday & Matthiessen 1994:XI-II),话语是如何推进的。 2.2 信息和信息生成 Halliday & Matthiessen(同上)认为,从严格的语法意义上讲,信息是已知或可以预期的信息与新的或无法预期的信息之间的张力。新信息与非新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语言学意义上的信息。首先,这两种信息之间存在着相互界定的关系。已知信息就是非新信息,新信息就是非已知信息。新信息是对已知信息而言的新信息。看一个例句: (1)I'll tell you what silver needs to have.It needs to have love 例(1)中的第二个小句与信息单位重合,其中love是新信息;这是针对已知信息It needs to have而言的,而这已知信息的信息地位可以从前一小句的内容得到确立,即可以从前一小句的内容what silver needs to have加以还原。在信息交流中,我们需要把已经积累的已知信息作为出发点,然后加上些新的内容,所以信息结构需要两个成分构成。这两个成分之间的张力和相互作用还不仅限于相互界定。我们需要区分小句意义和使用小句所表达的信息。例(1)的新信息产生于It needs to have something这一命题,而这个命题由这一小句以及前一问句what silver needs to have引出,推理的结果是that something is love,所以love是新信息。虽然小句有两个成分构成,但Jespersen(1924:145)指出新信息总是内在于两个成分的结合之中。例如: (2)—Who said that? —Peter said it. 在与小句重合的信息结构里Peter是新信息。这新信息产生于两个成分的结合或互动。问句和答句所引出的命题是someone said it,由此引出的结论是that someone is Peter.Peter是新信息。新信息本由句末的重音凸出标记,这里Peter虽是语调核心所在,但却位于句首。已知信息本应作为出发点位于新信息之前,在例(2)中却位于新信息之后。所以与例(1)不同,例(2)是有标记的信息结构,是语义关系和情景因素影响线性排列的结果。Petersaid it也可能是对照性的信息结构。也就是语境提示somebody said it,有包括Peter在内的若干人可能说这句话,而且确定是Peter说了这句话。这最后的选择是对照和对照信息结构的基础。根据Chafe(1974:118)的观察,它与非对照性信息结构中的新信息的发音不一样。更为明显的事实是,小句中通常作为已知信息,如代词,甚至介词可以被对照凸出,如I said it.因此信息结构有对照性和非对照性的对立,在非对照性信息结构中有无标记和有标记的对立。这就构成了信息系统。信息归根结蒂是意义,而这多种意义又是由语调体现的,所以我们需要探讨语调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