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第二语言的语调习得非常重要,而在各类语调中,歧义句语调较难习得,因为歧义句语调不但能显示发话者的口语是否地道,而且是能否消除歧义、准确表达的关键。第二语言语调生成的许多研究显示,第一语言的迁移或干扰是一个重要因素(Mennen 2006)。 本文利用实验手段研究中国的日语学习者(以下简称“学习者”)生成的日语歧义句语调,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本文所要探讨的日语歧义句是指诸如 先遇もらつた財布をなくした(a义: [先週もらつた財布を]なくした/上周 人家给我的钱包丢了;b义:先週[もらつた財布を]なくした/上周把人家给我的钱包弄丢了。) 之类同一表层结构含多种句义的句子(默读时首先认定的句义为a义,另一句义为b义)。 上例中a义句由“先週”限定“もらつた”组成偏正结构后限定“財布を”,形成更大的偏正结构“先週もらつた财布を”,最后由谓语“なくした”结句形成陈述句。b义句“先遇”限定的是句末谓语“なくした”,为此“先遇”和“なくした”之间产生韵律边界。 而像汉语歧义句 我和太太的同学。(a义:[我和太太的]同学;b义:我和[太太的同学]) 的a义句“我和”与“太太的”组成联合结构后限定“同学”形成偏正结构;b义句“我和”与“太太的同学”组成联合结构。在“我和太太的”后或“我和”后形成韵律边界。 韵律边界通常以无声波间断或有声波间断的形式体现,而在有声波间断中,又有基频跃变和时长的形式。(林茂灿2000)这里所说的间断(break)是韵律边界的语音实现,基频跃变是音高重设的结果,无声波间断就是通常所说的停顿。 本文仅从语音学角度探讨学习者与日语母语发音人(以下简称“日本人”)所生成日语歧义句语调的韵律边界到底以何种间断形式体现,其声学相关物之间有何差异,以及为何产生这种差异,是否为母语负迁移所致。本文所探讨的语调为广义的语调。 2.有关歧义句语调的生成研究 日语歧义句语调研究成果中,上野(1989)指出,消解歧义主要依靠韵律边界后语调短语的音高变化,而停顿与歧义句结构相关,但未明确指出其间有何关联。东和津熊(1990)以及东(1993)的研究结果都认为,边界后语调短语的音高变化是消除歧义的主要手段,停顿的作用远没有音高变化大,只是消岐的次要手段。野呂(1991)研究的歧义句语调中有四分之三依靠音高变化和停顿的长短消除歧义。闵光准(1996)的研究显示,歧义的消除依靠边界后语调短语的音高变化实现。店濑和筧(1999)认为,日语的停顿和FO曲线的轨迹在决定韵律边界上作用明显。川崎(2005)认为,改变句中相关语调短语的音高即可消除歧义,而时长、停顿也可以提供消歧信息。 从语音学角度探讨汉语歧义句的研究中,吴为善(1990)、郭锦桴(1993)、吴法敏、朱宏达(2001)、叶军(2001)等认为停顿是消除歧义的有效手段。殷作炎(1990)认为语句重音、停顿和边界后语调短语的音高变化具有消岐作用。东和津熊(1990)发现停顿和音长在区别歧义上有显著意义。津熊良政、孟子能(1997)指出,“在汉语普通话中,句法界限之前往往会出现停顿或音长延伸,并往往产生客观的F0曲线的中止,不过,停顿和音长的作用要大于F0。”亢世勇、朱学岚(2000)认为停顿、重音、声调等可以分化因组合层次、结构关系导致的歧义。郑波等人(2002)发现消除指代歧义的基本手段是在所指名词上设置相应的重音,延长名词音节时长是这种重音最主要的声学线索,同时也是实现指代歧义消解的重要手段之一。王丹等人(2003)指出,停顿时长是消解层次切分歧义的最主要手段,而音节的时长变化只是一种“伴随”现象,不是主要手段。杨晓安、高芳(2006)认为汉语的基频音高和停顿有标示句法结构切分点的功能。 总结迄今研究成果可知,日语歧义句主要依靠边界后语调短语的音高变化消除歧义;汉语歧义句则复杂得多,停顿是消歧的主要手段,音节时长、音高等也是不容忽视的手段之一。 3.歧义句语调的生成实验 3.1 语调生成实验 3.1.1 实验的目的和假设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把握操北方方言的中国日语学习者生成日语歧义句的语调特征,检验其声学相关物与日语母语者之间存在什么差异,这种差异是否母语负迁移所致。为此,根据迄今研究成果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日、汉语均利用韵律边界的语音实现之间断消除歧义,但日语母语者生成的日语歧义句主要利用有声波间断之基频跃变、即通过边界后语调短语的音高变化消除歧义,而汉语母语者生成的汉语歧义句主要利用无声波间断消除歧义; 2:学习者生成的日语歧义句受母语迁移影响,主要利用无声波间断消除歧义。 本文利用实验手段验证以上假设。 3.1.2 实验用歧义句 用于实验的日语歧义句①如下(“||”处为b义句的韵律边界;为a义句时,单双划线部分通常为同一个语调短语,为b义句时,单、双划线部分为不同的语调短语): J1.べッドに||寝てぃる人を運んだ。 J2.先週||もらつた財布をなくした。 J3.太郎の猿と||猫が逃げた。 J4.奈良ご||倒れた幼児を運んだ。 J5.彼は||貴方が好さだと言つ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