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副词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词类系统,但是时间副词的研究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对时间副词的范围问题,目前还存在很大的分歧。对一些词到底应不应该归到时间副词里面来,还存在不同看法,各家所划定的范围差别较大。如陆俭明、马真(1985)列举了127个时间副词,张谊生(2000)列举了85个时间副词,马庆株(2000)列举了54个时间副词。对时间副词所表示的时间意义也有不同意见。陆俭明、马真(1985)把时间副词分为定时和不定时两大类,定时类重在表时(tense),不定时类重在表态(aspect)。张亚军(2002)认为时间副词既表时制,又表时体。马庆株(2000)认为时间副词主要表示时制(tense)。 本文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梳理,就时间副词的性质及分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为今后深入系统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1.时间副词的性质 汉语时间副词的句法功能是在动词前作状语,但时间副词内部的差异较大,仅仅根据句法功能往往不能发现时间副词间深层次的语义差别。已有的研究主要是根据语感来辨别时间副词,因此所得到的类差别较大。我们认为其中的原因在于对时间副词所表示的“时间”的性质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认识。要想厘清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范围,首先需要深入探讨时间副词所表达的“时间”的本质属性,时间副词的意义要与谓词性成分结合后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应该在句子层面来考察时间副词与其他相关成分(如时间词语、时体助词、动词等)的组合或共现规律,以探求其时间意义的本质。 通过考察,我们认为时间副词应该具有两个基本属性:表示时间参照关系、与特定时间相联系。 1.1 表示时间参照关系 康姆利(Comrie)(1976)明确提出了“相对时制”的概念,Comrie(1985)在进一步考察了相对时制和绝对时制后,认为仅仅用绝对时间来指示事件的时间关系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些句子只有和另一个时点联系起来,才可能使某一状态在时轴上的位置得以确定。可见,Comrie明确了时间参照点在时制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在Comrie所建立的时制系统中,绝对时制有过去时/非过去时的对立,相对时制有先事/非先事的对立。 吕叔湘(1942)全面讨论了汉语的时制,在《表达论·范畴》里探讨了跟时间表达有关的一些问题,“我们不一定老是拿说话的此刻作基点,有时候我们把基点放在过去,例如说‘唐代’……因此我们要把‘三时’的观念改造过,把‘基点时’、‘基点前时’、‘基点后时’称为‘三时’。”李临定(1990)认为汉语既存在“绝对三时系统”,又存在“相对三时系统”,并进一步划分出了11种时制类型。马庆株(2000)从形式的角度出发,在李文的基础上划分出8类时制类型,这一分类兼顾了主客观时间参照点的不同,强调分类过程中的对立原则。 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汉语没有“时制”这一语法范畴。如龚千炎(1995)就指出,汉语不具备表达时制的语法成分系统,尚未形成时制的语法范畴,汉语采用词汇手段表达时制。我们认为,汉语虽然没有表达时制的屈折形式,但很多语法意义是可以通过“广义形态”,包括虚词和语序等手段来体现的,因此,可以说汉语的时间副词是表达时制的一种手段。这主要体现在时间副词是能够与时间参照点形成一种相对时间关系的副词,这种相对时间关系包括先时、后时和同时。① 由于时间参照点既可以是说话时间或写作时间(现在),也可以是上下文中的一个确指时间,因此汉语的时间副词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关系,又可以表示相对时制关系。当句子中不出现具体的时间词语,而以说话或写作时间为参照点,这时时间副词表达的是绝对时制。例如: (1)那个调皮的被母亲宠惯的男孩已经长大,人们都叫他小柯。(苏童《灰呢绒鸭舌帽》) (2)我刚开始还不介意,想他讲不出什么好的故事。(毕淑敏《翻浆》) (3)他们聚集在一起将要讨论些什么,无可非议他们的讨论将与他有关。(余华《四月三日事件》) (4)它像当年政治化思潮渗透在每个角落一样,正在席卷着社会的各个方面。(丹晨《学苑》) 以上例子中,句中未出现具体的时间词语或起时间参照点作用的动词结构时,时间副词“已经”、“刚”、“将要”和“正在”就以说话(写作时间)为参照点,表达动作行为或事件在绝对时轴上的位置。 当句中出现具体的时间参照点(时间词语或动词结构)时,时间副词就以这一具体时间为参照点,从而形成一种相对时制关系。例如: (5)这时候山下的枪声越来越紧,叫喊声已经很响地在山涧里回荡。(孙方友《匪婆》) (6)翌日早晨刚起床,从窗口便看到全副武装的郝师傅在铁丝网外面招手,比划着拉弓的姿态。(中杰英《猎杀天鹅》) (7)众人很难不将他这几次惊人之举同暑假后将要进行的职称评定联系起来,因为当时校方刚宣布了一项设“开发教授”的新政策。(唐刃《学苑》) (8)第二天早晨,我担惊受怕地睁开眼睛,罗浩正冲我笑呢。(谢友鄞《艺术狂人》) 以上例句中的时间词语“这时候”、“翌日早晨”、“暑假后”和小句“我担惊受怕地睁开眼睛”都是句中的客观时间参照点,“已经”、“刚”、“将要”和“正”与之形成先时、后时和同时关系,即相对时制关系。 时间副词和体助词“了、着、过”在与动词结合时所处的层次是不同的,时间副词出现在谓语动词前,而体助词出现在谓语动词后,这种语序上的不同体现了二者语法意义上的差别。时间副词在谓语动词前表示时制关系,体助词在谓语动词后表示动作行为的一种情状类型。王松茂(1981)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将汉语时间副词与体助词分别看作是表达时制与时体的成分,但王文没有注意到汉语时间参照点的复杂性,所得到的时制类型过于简单。陆俭明、马真(1985)根据是否只能用于表示说话时间前、说话时间后或说话时间的当时,把时间副词分为两大类、二十一个小类,认为时间副词中有大部分是表示时体的“时态副词”,即“不定时时间副词”。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