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的武鸣县是壮族聚居区,据1990年11月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壮族人口53.3万人,占总人口的86.6%。其中罗波镇14个行政村,只有东周屯一个汉族自然村,接壤的陆斡镇则是个壮汉参半的乡镇。这里的世居汉族说平话。据我们对罗波镇河西村壮语的调查研究,当地壮语表被动态所用的虚词有5个:
,可随意换用。 从大致了解的情况看,壮语被动式的出现并不早,而且似乎与汉语的接触影响有关。在汉语是强势语言的地区,被动式的使用普遍,甚至有多种层次;反之,在壮语是强势语言的地区,则较少使用被动句式。武鸣是南宁市的郊县,虽然壮族是主体民族,但这里通行官话、平话、白话等汉语方言,壮民也多能说汉语。广西的汉语方言基本不用“被”作被动标记,罗波壮语这些词语表被动义的功能,与广西汉语方言的被动形式的形成和发展很是一致。 本文从语音、语义及功能化的过程对这5个词进行分析,以了解壮语被动句式的形成与发展的脉络。
等5个词下文分
两组讨论。
。我中银了。我的钱被花了。(表不情愿的把钱花出去,如被罚款之类) 以上句子从语义上看,主语是受事,宾语并非施事,而是动作行为的工具,或是动作行为的一种结果,
的“遭受”义更明显,表示主语的被动和不幸。 以下短语中,
的宾语为动词、形容词,
有“受到”,“遭受”的意思。
V+
后接表示处所、对象的词语。由于前有动词,
已开始虚化,有趋向动词性质,与汉语的“着”一样,带有“到”的意思,表示动作获得的结果。如:
主语如是谓语动作行为的受益者,表示积极的意义;如是谓语动作行为的受损者,则表示消极的意义,不幸或不愉快。 (4)
+N(施事)+V 由“遭受”义动词做谓语的主动句与被动句在语义上是相关的,当
的功能是引出谓语动词的施事时,
就虚化为被动标记。如: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壮语
和
演变为被动标记的介词,都是从“遭受”这一义项发展而来的,而且它们都还有相类的动词用法。有时
和
可互换。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