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虚词赋元功能羡余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邵洪亮,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上海 200234)。

原文出处:
语言教学与研究

内容提要:

现代汉语虚词赋元功能羡余分两大类:一是虚词与其他手段的赋元功能羡余。二是虚词之间的赋元功能羡余。汉语虚词赋元功能羡余会出现两种结果:如果虚词本身没有明显的语用功能,它在形式上可能会弱化或脱落;如果虚词还具有某种语用功能,它原有的语用功能可能会得以强化并固化下来。这两种结果都有实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0 年 05 期

字号:

      一 关于汉语虚词的赋元功能

      1.1 区分NP语义角色的主要手段

      汉语中,一个名词性成分(NP)在句中承担何种语义角色(题元),在形态上是区分不出来的。汉语区分NP语义角色的主要手段有以下四种。

      一是通过动词的语义特征。比如,与性状类一价动词同现的NP是系事题元①,如“这种款式很流行”。与“存在”类二价动词共现的NP往往是系事题元和处所题元,如“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

      二是通过NP的句法位置。比如,与二价动作动词同现的NP,主语位置往往是施事题元,宾语位置往往是受事题元,如“他握了一下我的手”。不过,经常会由于某种语用需要而改变语序。

      三是通过NP本身的语义特征。比如,一些典型的时间词语和处所词语,其自身能够反映一定的题元义,如“明天”、“周末”、“几分钟后”、“读大学期间”等,在句中往往充当时间题元,“门口”、“湖心”、“教室里”、“学校西边”等,在句中往往充当处所题元。

      四是通过添加特定的虚词。比如,介词“把”后的NP往往是受事题元,如“我把玻璃杯打碎了”。介词“在”后的NP是处所题元或时间题元,如“他在教室看书”、“这事儿发生在革命年代。”

      上述四种手段往往共同发挥作用,使名词性成分的语义角色得以明确。其中,句位和虚词是形式上显性的赋元手段。

      1.2 关于汉语虚词的赋元功能

      具有赋元功能的虚词主要指前置介词、一些意义虚化了的方位词、个别助词。

      前置介词的赋元功能相对比较复杂。不同的介词有各自典型的题元标记功能。学者对一些常用介词比较典型的题元标记功能作过研究,本文不再赘述。

      方位词的赋元功能相对比较单纯。标记它所由构成的NP是一个处所题元或时问题元。

      具有赋元功能的助词主要是比况助词,以及没有后附NP,被“悬空”了的“被”、“把”、“给”。比况助词标示它所附的NP是一个比事题元。②而被悬空的“被”、“把”、“给”,虽然已无所谓对其后面未出现的NP的赋元作用,但仍对其前面的NP具有一定的赋元作用。例如:

      (1)a.那只老母鸡早已被吃了。

      b.桌子高头有一瓣西瓜,三仔,你把吃得。(转引自胡德明2006,江淮官话清水方言)

      c.家里的水龙头我给修好了。

      这种赋元功能带有辅助性质,因而常常是羡余的。但有时这种赋元功能却是不可或缺的,若去掉会影响句子的基本语义。如例(1a),如果没有“被”,那么“那只老母鸡”到底是施事题元还是受事题元是有歧义的。又如“我一共被偷走了三个手机”,如果没有“被”,“我”便成了施事题元。

      张谊生(2003)认为,例(1a)这样的“被V”句中的动词具有共同的语义特征,即都是二价动词,但“凡是进入‘被V句’的二价动词,原来的两个必有论元必定要有一个(一般是施事论元)变成可有论元。”“施事尽管在语义上是存在的,在形式上也大都能补出来,但实际上都没有出现,也不必或不宜出现。”这说明,助词“被”前主语位置上的NP具有受事题元的身份。

      助词“把”则标记在它前面出现的V的两个必有论元(NP),其中紧挨“把”的NP是施事题元,如例(1b)。

      助词“给”出现在口语中,在无其他题元标记如介词“把”、“被(叫、教、让)”的情况下,如果“给”前同时出现V的两个必有论元,则紧挨“给”的NP是施事题元,如例(1c),其中“给”相当于助词“把”;如果“给”前只出现V的一个必有论元,则该NP是受事题元,如“虫子都给消灭光了”,其中“给”相当于助词“被”。

      二 汉语虚词赋元功能羡余现象

      2.1 虚词与其他手段的赋元功能羡余

      虚词与其他手段的赋元功能羡余主要涉及下面一些情况。

      2.1.1 方位词与典型的时地名词语。意义抽象的方位词附在典型的时地名词语后,其赋元功能是羡余的。例如:

      (2)a.上个月里他来过一次。a'.上个月他来过一次。

      b.他五岁上死了父亲。 b'.他五岁死了父亲。

      c.你假期中去了哪里旅游? c'.你假期去了哪里旅游?

      d.教室里坐满了学生。 d'.教室坐满了学生。

      e.墙头儿上站着些人。 e'.墙头儿站着些人。

      f.渣滓洞监狱中关押过很多革命烈士。f'.渣滓洞监狱关押过很多革命烈士。

      例(2)a'-f'中的时地名词语,尽管没有后附方位词,但它们所表示的时间或处所题元义是明确的。储泽祥等(2006)认为,后置方位词是处所属性标记,“N·方”凭借自身的语义获取处所角色身份,但如果N本身能表示处所,后置方位词的处所标记功能因为羡余而可能隐去不用。

      2.1.2 方位词与要求带处所词语的VP。要求带处所宾语的VP主要包括具有[+位移]、[+趋向]义的VP(如“来”、“去”、“到”、“进”、“出”、“上”、“下”、“回”、“入”、“往”、“返”、“开往”、“走进”、“返回”、“抵达”、“离开”等)和表现位置义的关系动词(“在”、“位于”等)。尽管有些NP本身既可表事物又可表处所,但当它在要求带处所词语的VP后作宾语时,一定表示处所。即要求带处所宾语的VP对其后的NP有“择定功能”。此时NP后附的方位词的赋元功能是羡余的。例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