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法操作理论 语法操作包括词法操作和句法操作,其主要职能是把小的语言单位组成更大的语言单位。词法操作即词的合成,指的是用语素去组成派生词、复合词和有曲折变化的词,是在词库中完成的。句法操作,即句子的生成,既包括用词项组成句子或句与句组成复杂句的操作,也包括从基础句子(深层结构)到派生句子(表层结构)的操作。 徐杰(2001:182)高度概括了句法形式上所能采取的生成句子的四种手段方式,即四大句法手段:(1)加进没有词汇意义而只有语法功能的所谓“虚词”;(2)重新安排某语法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3)重复某语法成分;(4)删除某语法成分。并把这四类句法手段分别简称为“添加(Adjioning)”、“移位(Movement)”、“重叠(Reduplication)”和“删除(Deletion)”。这四大类句法手段在不同自然语言中跟不同的语法范畴匹配时会有不同的实例化方式。 句法操作手段要在一定的句法位置上实现,徐杰(2005:223)通过对“疑问”等全句功能语法范畴的研究,进一步认为句法操作手段有三类(“添加”、“移位”和“重叠”),句法操作的位置有三个(“句首”、“谓头”和“句尾”),并把这三个位置称为“句子敏感位置”。 句首就是句子的起首,是个空位,常常成为添加的位置。如古汉语祈使句常在句首添加祈使语气词“唯”。例如: (1)寡君将率诸侯以见于城下,唯君图之。(《左传·襄公八年》) (2)陛下未有继嗣,子无贵贱,唯留意。(《汉书·外戚赵后传》) 句尾是句子的收尾,也是空置的,只能进行添加操作。如汉语常常通过在句尾添加疑问词表是非问。例如: (3)你吃饭吗?(4)你去学校吧? 谓头,是个语法位置,在线性语序上,大体就是谓语起头的那个位置,所以我们称之为谓头语法位置。线性上跟这个位置最靠近、关系最密切的是助动词,是汉语类语言的句子中心(参见徐杰2006:55)。跟句首、句尾一样,谓头对属于全句功能语法范畴(指的是那些属于整个句子的功能特征,如“疑问”、“否定”等)的句法操作比较敏感,在不同语言中能够诱发添加、移位、重叠各种句法手段的运用,即可以跟各种句法手段匹配。如白话文中的“可”添加在谓头表疑问。例如: (5)叔叔如今可大安了?(《红楼梦》) (6)你们可把我这话听明白了?(《儿女英雄传》) 谓头语法位置的句法成分可以通过重叠操作来表达疑问。“重叠”就是把助动词,没有助动词就把动词移入句子中心这个位置,并在那里对其进行简单的“AA”式正正重叠,或者稍微复杂一点的“A不A”式正反重叠。例如江西于都客家方言(转引徐杰2006:55~56): (7)明朝你去去赣州?明天你去不去赣州?(8)食食酒?你喝不喝酒? 福建长汀客家方言(转引徐杰2006:55~56): (9)粥食食?稀饭吃不吃?(10)要要纸票?要不要钱? 彝语(转引徐杰2006:55~56):
谓头语法位置的句法成分也可以通过移位来表达疑问,即谓头移位,也叫中心语移位。英语、法语和德语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表达疑问,不同的是:英语只能移走助动词,没有助动词,要通过do支持,补进一个助动词,动词性短语本身不能移走。例如:
上述移位可图示为:
法语、德语的助动词和主要动词都可以进行“V-I-C”移位。例如法语(转引王瑞昀2005:49~51):
上述移位可图示为:
根据上面的分析,三种句法操作手段和三个句法操作位置组配起来,除去无法实现的组合,可以得到下列几种可能的匹配方式(见表一): 表一
自然语言的全句功能语法范畴的句法操作都应该是上述五种匹配的具体化和实例化。作为全句功能语法范畴的假设范畴的句法操作也应该是对这五种匹配的有限选择。 二 假设句的句法操作 2.1 添加和添加的位置 跨语言的比较显示,添加是表达假设的最普遍的句法手段,即在句中添加一个语法成分来表达假设,我们把这个语法成分称作假设标记,包括连词、关联副词、助词和一些还没有完全凝固的短语词或词的叠加形式。添加的位置有三个,即句首、谓头、句尾。在我们收集到的材料中只有汉语、克蔑语、布赓语等语言有谓头添加,并且这三种语言都有句首添加操作,所以我们把句首添加和谓头添加的假设标记合称为前置标记,句尾添加的标记又称为后置标记,并考察标记的位置跟不同语言小句语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