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22(2010)01—0034—3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破时空、国界的藩篱,促成了人类文明各个区域的相互交流、沟通与传播。在全球化语境下,研究跨文化传播已成为国际学坛的显学,而在中国,这门年轻而又充满前景的学科却处于始温期,在研究视点、研究议题、研究方法上虽有诸多突破,但总体而言,仍有不少缺憾。本文以跨文化传播研究历史的纵向发展为经,以现阶段研究内容为纬,勾勒出该学科在中国沿革的大致图景,并对其中潜在的问题予以理论分析和现实观照。 一、跨文化传播研究历史的梳理 1955年,霍尔在《举止人类学》中提出跨文化研究的范式,其《无声的语言》被视为是跨文化研究的奠基之作。20世纪60年代美国已有5所大学开设了跨文化传播学课程,70年代不仅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专业期刊、课程和组织相继涌现,大量的相关教材也陆续出版,学术研讨会层出不穷。时至今日,跨文化传播学在北美、欧洲已成为一门种类齐全、规范严谨的学科,并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初由外语学界引入国内。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基本上以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相关论著为主,自90年代起跨文化传播研究开始步入平稳发展的轨道,一般将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① 第一阶段:借鉴和初创期(1990年—1995年)。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外来理论成果的借鉴和归纳研究,如高一虹的《“文化定型”与“跨文化交际悖论”》、刘燕南的《跨文化传播的差异分析与因应探讨》等。此外,还出现了一批有分量的国内学者的理论专著,如关世杰的《跨文化交流学》、王志章的《对外文化传播学引论》等。但总体而言,对于跨文化传播学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其交际、应用的工具属性上,尚未将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看待。 第二阶段:提升和拓展期(1996年—1999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外学术交流愈加频繁,一些大型国际跨文化传播会议在中国召开,② 学术交流不仅增强了各国学术界的对话、融通,也拓展了中国跨文化传播的研究议题,使之从偏重研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转向一些交叉学科的探讨,大众传媒与跨文化传播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如跨文化新闻传播、跨文化影视传播、跨文化广告等。 第三阶段:高潮和深化期(2000年至今)。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掀起了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第一次高潮,特别是围绕着入世、北京奥运会、神七等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大事件,无论是在研究的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较之前有了量的增加和质的飞跃。具体来看,研究议题突破了早期语言交际、文化交流的范畴,拓展到国际传播、跨国技术传播、新媒体研究和跨文化管理等新领域;在研究方法上也不再是定性研究一统天下,出现了部分以定量研究为主的论文。难能可贵的是,跨文化传播研究已经涉及理论问题和宏观层面的问题,且尤为注重史料的梳理,表露出了较为明显的学科建构意识。同时,国内的高校相继开设了跨文化传播专业课程与研究机构。 二、跨文化传播研究现状述评 由于我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第三阶段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作用,故考察2000年以来的相关研究实际,并择其亮点予以述评。 1、理论研究意识增强 (1)跨文化传播的史料梳理。作为学科建构的研究对象来说,需要治史、立论、取实相融合。起步较晚的跨文化传播学在治史方面的欠缺是显而易见的,已有的史料梳理中有相当部分混同于新闻学范畴,或将传统文化纳入研究视野,但仅局限于运用现代传播学的理论与视角观照中国古代的文化仪式、文化现象及其意义生成。③ 而绝非跨文化传播史的梳理。 但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出现了史料考据、考证的新趋势。④ 尽管这种史料梳理还不够全面,在对象选取上也有一定的局限(如多拘囿于报刊等大众媒介,而不见人际传播、组织传播、艺术传播等分支研究),且研究总量在跨文化传播各议题中只占极小部分,但从学科建构的必要性上来看,还是值得肯定并应大力提倡。 (2)跨文化传播理论研究的深化。理论研究的匮乏与肤浅一直是制约跨文化传播研究向纵深发展的一大掣肘。已有的一些论著因研究者的学科背景而拘囿于如何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技巧,或是就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专业术语解释,并将之片面地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而2000年以来的研究突破此窠臼,来自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维度阐述了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对象、研究语境和研究方法等,从单一引进西方理论转而思索跨文化传播自身的文化特性,并结合全球化、文化帝国主义等深刻背景与中国当下的文化实际,质询、探索并试图建构跨文化传播学的研究框架。 对于跨文化传播学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文化传播学应该如何建构,国内的研究者持不同看法,这突出地表现在学界关于跨文化传播本体属性的论争上。一方认为,应该在肯定西方政治文明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引进他国的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但同时更应看到自身不足,弘扬传统文化,在与世界文化的竞合中发展壮大颇具中国特色的跨文化传播学;⑤ 另一方则认为,建构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学就要识破跨文化传播理论的文化殖民主义属性,采取人类学、文化研究和传播学相结合的方法,以促进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为己任。⑥ 这场学术领域的讨论,虽然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观点,但却说明建构本土化跨文化传播学科已引起学界的普遍重视。 2、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1)国际传播研究激增。比较而言,该领域的论著无论是在关注点、研究取向,还是研究路径等方面都比其他跨文化传播研究议题更为宽泛多样。具体来看,研究议题主要集中在“大众传播的国际比较研究”、“国际新闻报道/传媒制品研究”、“国际/对外/跨文化传播的策略和技巧”等。其中不少文章涉及到国家形象、国际政治、文化误读、文化冲突与互动、情感构建等问题。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