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8-6552(2009)04-0006-04 自20世纪下半叶开始,“媒介事件”作为一种新颖的电视样式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全球有近2亿人在1969年同时目睹了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的壮举;1981年英国皇室为查尔斯与戴安娜举办的婚礼则在79个国家现场直播,观看的人数超过5亿……而在1999年岁末,全球几十家电视台联合现场转播的24个时区中,十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相继跨入2000千禧之年的盛况,更是吸引了几十亿人的目光。这些经由电视媒介传播的历史性事件,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众多观众进入“空中”的“历史的现场直播”,经历了“一种不在现场的‘现场体验’”。[1](中泽本序2)媒介事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这种“虚拟的真实感”,它还为我们带来了一种“参与式的仪式感”,可以这么说,媒介事件被策划、传播以及收看的过程就是一场“媒介仪式”的举行过程。 一、媒介事件的界定 一般说来,“媒介事件”这个概念包含着以下几种理解。第一种理解认为媒介事件就是那些经由媒介传播的“假事件”。20世纪60年代,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在其所著《形象》一书中提出“假事件”概念,他将假事件界定为经过设计而刻意制造出来的新闻,并指出了假事件具有人为策划、适合传媒报道等特征。他把诸如记者招待会、大厦剪彩、游行示威乃至候选人电视辩论等事件都归入“假事件”之列。[2]韦尔伯·施拉姆对这一现象使用过“媒介事件”的概念来表述。他认为媒介事件“主要是制造出来供传媒作报道的事件”,并且重点讨论了为各种竞选服务的媒介事件。[3]施拉姆所说的媒介事件,实质上就是布尔斯廷提出的假事件,是由政治利益集团制造的假事件。[4] 对于“媒介事件”概念的第二种理解出自美国传播学者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的《媒介事件》一书,在该书的开篇作者就提出了“媒介事件”的含义:“本书讲的是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即是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主要是国家级的事件。这些事件包括划时代的政治和体育竞赛;表现超凡魅力的政治使命;以及大人物们所经历的过渡仪式——我们分别称之为‘竞赛’、‘征服’和‘加冕’……”[1](1)这一理解从文化的角度讨论宏大事件的电视直播,专指电视媒介中的重大事件。 对于媒介事件的理解与阐释,我国大陆学界存在不同的意见[5]:有的主张将其限定在戴扬和卡茨所界定的“特殊电视直播事件”的范畴内,反对将媒介事件过度泛化;有的主张比较宽泛的理解,把媒介事件不仅仅限于伪事件,而是将所有经过大众媒介传播的事件通称为媒介事件,不管它是人为制造的伪事件,还是自然发生的真事件。 在本文中,笔者还是比较倾向于对媒介事件的具体的微观理解,认为媒介事件就是那些“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但还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些电视中的媒介事件的进展过程中,并不排除其他媒介对该事件的传播。比如,一场由电视直播展现的政治竞选,仍然可以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介拓展其传播渠道,以获取更多的受众,但这并不影响这场竞选的“媒介事件”性质。 二、媒介事件与媒介仪式 媒介事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电视上一幕幕的宏大画面和解说词里一句句的煽情演绎,它为观众带来的是一种全身心的感觉和体验,是一种感情上的融入和心理上的寄托。媒介事件运用一个集体性的体验,带人们进入了神圣的仪式过程,社会整合和文化认同由此实现。在分析媒介事件如何向媒介仪式转变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仪式的具体含义。 (一)仪式与媒介社会 1.“仪式”概述 “仪式”的定义灵活而广泛,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对仪式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比如,在人类学研究的视野和意义范畴内,仪式首先被限定在“社会行为”(social action)这一基本表述上。广义上说,仪式包括各种各样的行为,从“你好”等日常问候的礼节到天主教弥撒的隆重仪式。[6](12)从语义学来说,仪式是“一系列正式的、具有可重复模式、表达共同价值、意义和信念的活动”。[7]早期的戏剧性分析的倡导者使用“仪式”一词时,依据的是公开确立的仪式活动的原有意义。他们主要将仪式视为沟通和维持群体传统活动的途径。[8] 此外,不同的学者对“仪式”的描述和侧重也有所不同。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利奇是广义使用“仪式”的代表人物,他将仪式本身看作一种“信息”,而信息的不断重复和传递形成“仪式”,在他那里,言语(祷词、咒语、圣歌)如同手势动作和物器使用一样都具有仪式的特征和价值。特纳则相对缩小了仪式的范围,认为仪式只属于概述类行为,专指那些随着社会变迁、具有典礼的形式,并发生于确定特殊的社会分层之中。涂尔干对仪式的理解主要偏向于将其视为社会生活的实践过程和结构,“神圣/世俗”的关系和行为被看作二元对立的基本社会分类和结构要素。[6](12)而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格尔茨认为,人类和象征是紧密相连的,人类依赖象征和象征体系,以至于这种依赖决定着他的生存能力。通过仪式,生存的世界和想象的世界借助于一组象征形式而融合起来,变成同一个世界,而它们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意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