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与融合

——中国报业必将转型为新媒体机构

作 者:

作者简介:
宋建武,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原文出处:
中国传媒科技

内容提要: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新传播方式的不断涌现对传媒业原有格局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新的传播环境下,报业的生存空间倍受挤压,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可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传统媒体的发展趋势问题,成为传媒理论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此文从社会结构、媒体技术及企业营销方式三个方面的变化对影响传媒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进行了概括和分析,以厘清传媒市场变化的实质。文章对未来主流媒体和未来传播格局的形态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描述,阐述了报业在这一发展趋势下,势必要经历一个与新媒体融合和战略转型的过程。通过理论探讨和现实案例的呈现,文章认为,报业基于固有的优势,成功转型后将有望继续占据传播领域的主流地位,而它的传播终端和传播形态,会与以往迥然有别。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与传播
复印期号:2010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传媒环境的变化

      面对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与各种新媒体形态的竞争中,中国报业已认识到:媒体的生态环境和基本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报业已经走到了必须积极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传播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历史关头。

      在思考报业下一步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时,需要回答诸如这样的一些命题:未来可能的主流传播形态是什么?因此而形成的传媒格局和传播形态会有哪些主要特征?报业可以立足于未来传媒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要正确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传媒业的变革中是哪些根本因素在起作用。

      对于传媒业来讲,当今传播环境的变化,可以归结为三个主要方面:一是社会结构的演变,二是媒体技术的革新,三是企业营销方式的转型。

      社会结构演变—社会分层

      受众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在媒介运作中,拥有受众是关键环节,是媒介取得传播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基础。我国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媒体的受众规模和结构及其信息需求的特征,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总体而言,我国社会结构演变的主要趋势有两个:

      其一是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设城市数从1981年的233个增加到1998年底的668个(1997年下半年以后我国冻结县改市);建制镇从1981年的2800个增加到2006年的19369个;城市化水平由1981年的20%提高到2006年的43.99%,城市人口已经达到5.68亿。这一发展趋势,导致大量农村人口转入城市,进入到城市居民的行列。

      其二是城市社会的分层化。城市化的进程造成了都市社会结构的演变,未来的社会分层会越来越清晰、明显,而且在不断固化,在这个过程中,新的城市社会结构逐步形成,城市中等收入阶层将发育成熟,其受过高等教育和其他专业训练,具有专业技能和职业特长,收入稳定,经济较为丰裕,追求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成为城市社会的主体,而其他城市社会阶层也将形成自身特定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这两个方面的变化趋势将对我国报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在于,一是城市化导致城市社会结构以及对新闻信息传播格局的变化,它一方面扩大了传统大众媒体的受众规模,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其受众的结构:

      研究表明,农村居民进入城市之后,其信息接受习惯会发生变化,从以往主要依靠口头的人际传播来获知外界信息,转而更多地接触大众传媒。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说:“大众媒介是城市文化的载体”。新进入城市的居民自觉不自觉地融入到城市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中,进入了城市的生活状态,弱化了原来的信息获取渠道,开始适应消费新闻信息产品的城市生活方式,这就扩充了媒体,特别是大众化报纸的受众规模。报纸是工业社会大众化传播方式和大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产物,报纸的生存根基和土壤在城市。对于都市大众化报纸来说,城市人口的增加有利于发行量的扩大,理论上有利于扩大媒体的传播和经营规模。

      但从更深的层面上看,在新的传媒市场竞争环境下,报纸的生存状况面临的严峻挑战不仅有广告市场份额日益被侵占,而且有高端受众群体日益被分流。大量原农村居民流入城市的过程中,报纸将逐步沦为给城市的中下阶层人群、城乡结合部居民以及城市新移民使用的传播媒体。因为这些人群,信息总量需求小,对信息专业性要求低,能支付的信息消费成本低,报纸无疑会成为他们获取城市信息最低廉的媒体选择。而那些高端人群的信息需求日益多样化、专业化和细分化,他们可承担的信息消费成本高,对传播新技术和新形式的接受能力强。如此一来,在城市里,对于传统报媒来说,低端人群进入,而高端人群流失,这会成为两种互逆的趋势。因此,城市化对于报业来说,应该是一个值得忧虑的信号,因为它虽然充实或维持了一定的读者规模,但它最终将使相对低收入的读者替换掉高收入的读者,而降低媒体的广告价值。

      二是,社会分层会导致新的社会阶层和新的信息需求不断产生,居民的信息需求出现差异化、细分化、专业化,即所谓的受众“碎片化”:

      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是与工业化社会相适应的一种传播方式:由一个信息处理终端,就像大工厂一样,集中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和传递信息,所有的人都使用同一个信息平台生产的同一模板的信息产品。这种方式与未来社会结构及其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特征是不相适应的。

      未来社会居民的信息需求和消费表现出差异性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分层会造成不同阶层的信息需求差异越来越大。这种差异既体现在其需要的信息种类上,也体现在这些信息所包含的社会意义上。这将意味着依靠一种大众媒体满足所有人需要的这种传播模式会过时。

      城市的社会分层在很大程度上也伴随着专业性分工的发展。俗称“城市白领”的城市中产阶层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专业特长,他们需要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得到足够的信息支持,以便其在个人生活和事业发展中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一来,他们需要的某方面的专门信息就会更多一些,而且,他们自身拥有的信息寻求能力也会使其改变被动接受的传播方式,他们会主动寻求信息,而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带来的新的传播方式提供了相应的条件。这就会使未来的传播媒体和信息传播途径不断细分化、专业化。

      媒体技术革新-媒体融合

      什么是“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是目前信息处理和信息传播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前沿问题。有观点认为多个媒体的聚合或整合就叫媒体融合;也有技术专家认为,所谓“媒体融合”指的是一种技术、一种机器,这种机器既可以播放音频,又可以播放视频,还可以传输文字,也即“媒体融合”是一种功能强大的专业化的工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