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课堂中的行动逻辑

作 者:

作者简介:
胡金平,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10097

原文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自2001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新课程改革实验。政府和教育专家们基于教育理念决定教育行为的认识,对广大教师实施了大规模的培训,旨在灌输“新理念”。通过对小学教师访谈材料的分析,认为真正长期决定教师课堂行为的是教师对课堂“有效性”的选择,这其中既包括早年获得的缄默知识和长期形成的教育“惯习”,也包含所在群体组织的“集体性”的知识环境。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0 年 05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608(2010)01-0075-05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中国大陆在政府部门的推动和部分学者的强力支持下,开始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大规模的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运动。其重要标志是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决定从2001年秋季开始,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中国大陆地区实行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

      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前提预设,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着诸多弊端:有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在课程结构存在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课程内容“难、繁、偏、旧”,且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课程实施过程则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此外,在课程评价过程中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课程管理则过于集中[1]1-2。为此,要求在基础教育来一场“深刻的变革”[2]1。而对新课改持积极支持态度的课程专家、学科专家们同样认为:“这次课程改革顺应了时代发展的精神脉络,有其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折射出不同于原有课程的全新理念,并对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既定假设进行了重新解释和概念重建,对教师观念的转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3]1。

      然而,作为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颠覆性批判之后构建起来的新的课程体系,对普通中小学教师来说无疑是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甚至被一些行政官员认为既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又是充满着艰辛的探究过程[4]。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教育专家,他们均认为,要将理念落实到行动当中,教师的理解和介入,成为左右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影响课程推行的关键因素。如果中小学教师能够自觉加入课程改革的阵营,能够对新课程的理念心领神会,能够为了实施新课程而自觉提高课程素养,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有了一个光明的未来[3]59。

      对于中国大陆普通小学专任教师达到561.26万左右(2007年的统计数据)的庞大群体而言,全体成员均参加由新课程设计者(包括教育行政人员和专家)直接授课的“高端”新课程、新理念的培训既不可能,也不现实。为此,大陆地区采取了依托教育行政机构、继续教育机构、大专院校和中小学校,分层次、分批次的全员培训方略,具体方案是由各级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在培训对象上不同层次各有侧重,其中国家级培训只针对各地区少数中小学教师“精英”进行培训,省市县级培训的对象相对较宽,大多数小学均有教师参加培训,不过,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的村小教师而言,获得参与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机会也并不多。因而,在当今大陆,新课程的培训更多地是依托所供职的学校,通过“校本教研”的方法和途径获取新课改的理念,改革课堂教学,达到精英们所期望的目标。

      许多研究者认为,通过新的课程培训带来了中小学教师观念上的变化,使教师成为了课程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有了极大的施展空间[4]。一些研究者断言,理念是行为的先导,只要对小学教师进行了新理念的灌输,便能改变其行为。一些身处基层小学的教师也直言:新的课程理念使他们的专业有了较大发展。然而,本文提出的质疑是:理念真能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行为吗?即,什么是教师课堂中的行动逻辑?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研究在方法上,主要采取的是访谈法。选取了4位入职时间不一,所在学校不同,教学年级有异,执教学科也不完全一样的小学教师——L,J,C,T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小学中存在“阴盛阳衰”等具体现实,故本研究在访谈对象上选取的均为女性教师。在2008年10月到2009年3月间对这4位小学教师进行了访谈。

      对4位教师的访谈,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第一,个人参加新课改的培训情况;第二,个人对校本培训模式的看法及感受;第三,影响自身教师课堂行为的主要因素。

      1.受访者背景

      L教师,49岁,1980年从一所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来通过夜大、自学考试等获得大专、本科学历。自1980年以后一直从事小学语文科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至今已有29年教龄和27年担任班主任的经历,是目前所供职小学中为数不多年龄在50岁左右的老教师,现在担任五年级一个班的语文科教师,并兼任该班班主任,同时也是学校年级组长、教科研方面的重要成员之一。

      J老师,35岁,教龄15年。1994年从当地一所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便在当地一所镇中心小学工作,两年后调入现在的县城小学工作。J通过自学、函授等成人教育形式先后获得了大专、本科学历。现担任该校三年级的语文科教学,同时兼任学校教导处副主任。

      C老师,29岁,2000年从一所中等师范学校的大专班毕业后,进入目前供职的这所小学工作,教龄已近9年。工作两年后,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英语本科的学历。目前担任这所小学三年级的数学科教师,同时兼任年级数学教研组的负责人。

      T老师,24岁,2005年毕业于当地一所中等师范学校的大专班,当年下半年进入某城市的一所质量较好的小学,入职时间3年左右。目前担任小学一年级的语文科和思想品德与社会科教学,同时兼任该班的班主任。

      2.受访者接受培训的途径及感受

      在4位教师中,C所在的学校是当地最早进行新课改的试点学校之一。C自己在2002年便参加了省级教师培训;T较为年轻,基本上没有参加过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正规培训,主要是通过校本培训的方式来提高专业素养;J在2004年参加过一个月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且对那次培训印象非常深刻;L没有参加过系统的新课改培训,新课改精神主要依靠学校邀请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或专门从事课改的省、市教研员传达、报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