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5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3X(2009)09-0047-07 日本是教育上的大国和强国。无论是教育规模、教育理念、教育投入还是教育效果,都仅次于美国。对日本战后至今的现代化进程加以考察,可以得出一点结论:日本所走过的是一条科教兴国之路。在日本中央大学访学期间,笔者趁机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许多教育界、学术界的知名人士。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加以梳理,来谈一下日本近年来的教育改革问题。 一、高度重视教育,走科教兴国之路不动摇 凡是发达国家,没有不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的,因为教育实乃安邦治国之本。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正因为穷困,所以要办教育,“从没有一个国家因为办教育办穷了,办亡国了。”日本就是这么一个高度重视教育的国家,因为全力办教育,所以才成就了高度发达、文明、有序的日本。 1.日本自古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 有一个在日本很流行的“大米表”的故事。“表”是日本古代的粮食重量单位,一表粮食约60公斤。故事中说,古时候日本东北地区有一个小诸侯国,非常贫穷,国民常常要忍受饥饿的折磨,皇帝赐给他们100表大米,藩王召集大家商量怎样分配大米,大家的一致意见是,不要分米,把米换成钱资助孩子们读书,因为把这些大米都吃了也就是100表,但是助学却可以变成100万表。 因而,日本各地都建有大量的学校。其私塾中的教材竟然是《四书五经》。笔者曾在东京都“八王子市乡土资料博物馆”内看到过这些教材,印制和装订和我国明清时期的线装书几乎一样,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日本民间对年轻一代道德素养的重视。 2.历届政府都把教育视为立国之本 自近代明治维新之后,历届政府都从长远考虑,把教育视为立国之本,切实地、毫无浮夸地、不打折扣地以巨额的教育经费投入来确保教育机会均等,借以不断提高整个国民的受教育水平。2002年日本文部科学省的预算占国家总预算的8.2%,其中的义务教育费用占45.6%。美国一直稳定在6%—7%。我国2001年为2.6%,在120个国家当中排第96位,至今还在3%左右徘徊。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过去不断地对外侵略和掠夺,企图以此壮大国力,称霸亚洲,但每一次战争的结果都没有捞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反而给自身的经济和世界带来沉重灾难。不但没有把别人的土地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反而让自己处处受控于他国。直到现在,美国驻军到处都有,笔者所居住的留学生会馆上空,美军的飞机几乎每天都在耀武扬威,时而还发生自己的同胞被美军欺辱事件。二战之后,日本放弃战争,继续沿着明治维新时期所开创的富国富民之路,大力发展经济和教育。当时所面临的局势十分严峻,学生增加50%,学校设施和设备缺乏,原有学校大多被战争毁坏掉,在这种情况下要把六年制改为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谈何容易。对此,各级官员压力巨大,仅1947年就有二百多人因此而辞职,在山梨县、香川县等还有官员为此而自杀。时任日本首相的吉田茂在其《激荡的百年史》一书中,为此事感慨到:“理想虽好,但负责把理想变为现实的人们都是很艰苦的。”[1](P215-216)但日本政府没有退却,依然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困境,由此为“富国富民”奠定了根基。 3.重视教育已成为每个日本人的共识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孙云晓先生就写过一篇文章《夏令营中的较量》,表明中日之间的教育理念不同,导致儿童素质出现较大差异,来到日本之后,所见所闻更能深切感受到中日教育的差距之大。 日本的父母自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对其进行意志磨炼,让孩子懂得吃苦、负责、坚强和认真做事情,懂得敢于挑战自我,懂得如何面对人生挫折。诸如从小训练孩子对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当我们穿上冬天的衣服时,幼儿园的孩子还穿着短裤,中小学校的女生也依然穿着短裙,并一直坚持到春暖花开,也就是说对女孩子来说,一年四季的下身穿戴都是一样的,让我们看着都浑身发抖。所以这样做,全是为孩子将来考虑的,必会成为孩子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地方政府会为少年儿童创办多种接受教育的机会和场所。如儿童馆,相当于一个小小的俱乐部,其中有大量的书籍和科学仪器,孩子们在周末、假期、放学以后免费去接受教育,有专门人员负责执教。此外还有公民馆、科学馆、博物馆、图书馆、资料馆等。 整个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守护也很周密。八王子市《国际友好会刊》2006年5月发行的第227号刊物上,有这样一段话:“平日午后,在街上播放的优美音乐,大家有没有注意听呢?市里决定为了保护儿童,在小学低年级放学时,1点半播放本市出身的松任谷由美的歌曲《守护》。在听到此曲时,请注意周围有没有可疑的人物及车辆。请大家听着由美的歌曲协助保护儿童,为地区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为不断鼓励儿童上进,日本法定的儿童节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多。除去六一国际儿童节之外,还有“女孩节”(又名桃花节)和“男孩节”,这是每年都要过的。尤其是男孩节,在端午节这一天过,把我国古代“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借鉴过来,因为鲤鱼逆水而上,意味着坚强、勇敢,不怕困难挫折,以此来期待男孩子要敢于挑战自我,用智慧和汗水去创造幸福生活。另外,从3岁到成年,还要再过四个重要的节日,即“七五三节”和成人节。“七五三节”也是借鉴了我国古代“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的说法,期待三岁的孩子无病无灾,健康成长,同时关注七岁以前的教育,强化对孩子的素质和能力训练。 4.钱币文化凸显科教兴国理念 被誉为“国家名片”的纸币是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纸币上的图案、人物肖像等文化内涵也是国家主体价值观的一个缩影。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通用的纸币上,大都印制有人物头像,且几乎都是政治家唱独台戏,或者是国家的缔造者,或者是皇位继承者,或者是某一时期的最高执政者。据此,自1871年日元诞生后至1984年新日币发行前,日本纸币上也都是印制着诸如神功皇后、圣德太子及伊藤博文等当政者的肖像。1984年以后流通的纸币上则全部是清一色的学者肖像,且又都是明治维新时期所涌现出来的各个学科领域里的领军式的人物。诸如最高面值万元纸币上的福泽谕吉(1834-1901)是明治时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誉为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国民思想从封闭、愚昧走向文明开化的引路人。1984发行的五千日元纸币上印着新渡户稻造(1862-1933)的头像。他是一位国际政治活动家和教育家,他用英文撰写的《武士道》一书对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政治化产生重大影响。2004年印制的五千日元纸币上,开始出现一位新的面孔,即被称为“明治才媛”的橱口一叶(1872-1896),她是明治新时代妇女社会角色变化的先驱者,日本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早期开拓者。一千日元纸币上的野口英世(1876-1928)是著名的科学家、细菌学家,他把自己宝贵的生命和智慧奉献给世界医学事业,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爱戴,在日本也被视为教育方面的最高理想人物,因而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日本人爱科学、学科学及献身科学的热情。千元纸币上还有夏目漱石(1867-1916),有日本“国民作家”之称。除此之外,为纪念新千年的到来及即将召开的西方工业国家首脑会议,当时执政的小渊惠三提议印制2000日元纸币,正面是首脑会议地冲绳的一处历史性建筑“守礼门”,背面是《源氏物语》中主人公源氏父子相见的场面,还配有作者紫式部的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