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171(2010)06-0092-011 一、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带主要有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湖南产业带等。近年来,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有一定规模,并呈现出自己一些独特性。 (一)文化产业总产值在全国名列前茅 表1显示2003-2008年上海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基本情况。
从表1不难看出,2003-2008年上海文化产业持续增长,即从2003年的1275.76亿元,持续增长到2008年的3304.8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03年的364.69亿元持续增加到2008年的780.11亿元。2007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921亿元,占全省GDP的6.2%;2008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是2270亿元。2007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99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11.2%;2008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2007年山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713亿元,占GDP的2.75%。2007年江苏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587.35亿元,比上年增长30.68%,江苏省文化产业已经连续三年保持近30%的增幅。显然,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全国位居第三,已初具规模。 (二)文化产业增速后继乏力 尽管从历年上海文化产业总值来看形势比较乐观,但若从发展趋势来看,上海市文化产业发展令人担忧。从表1不难看出,2003-2008年上海文化产业年平均增长率是13.98%,2005、2006、2007、2008年增长率与13.98%相比,相差均不足1%。显然,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年增长率近年来保持稳定。而2004年、2007年上海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是14.2%、14.3%,显然,文化产业年均增长率低于2004年、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然而,兄弟省市文化产业增长率却是一路飘红,遥遥领先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2004-2007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平均增长23%,创造增加值年均增长17%。2001-2005年,湖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4%,高于同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5%。2001-2005年云南省文化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3.52%。显然,与兄弟省市相比,上海文化产业增长速度显得后继乏力。 (三)文化产业呈现去核心化趋势 上海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也正在向去核心化、边缘化方向发展。见表2。
表2所示图表包含核心层、外围层及相关层,其中核心层主要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以及文化艺术服务;外围层主要指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其他文化服务;相关层主要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从上表不难发现,上海文化产业核心层所占比重从2003年的17.2%下降到2007年的15.5%,再到2008年的14.9%,而外围层却从2003年的44.6%上升到了2007年的48.4%。显然,上海文化发展已呈现出一定的边缘化、去核心化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海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四)文化产业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贡献度偏低 2003-2007年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平均为5.55%,2008年增至5.7%。而2007年云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55%。显然,地处沿海发达地区的上海文化产业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与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云南省位于大致相同的水平。而且上海2003-2008年文化产业占GDP比重相差不足0.25%,几乎是原地踏步。而2008年湖南文化产业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实现增加值530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从2006年的4.5%提高到2008年的5.1%;2004-2007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占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的10.1%、10.2%、10.3%和10.6%;2007年、2008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6.2%、6.8%。 (五)上海文化产业发展呈现消费驱动的特征 由以上分析可知,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特征是:虽初具规模但缺乏后劲。由此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上海文化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其文化产业生产总值又如何跃上全国前三强的宝座呢?对此必须给予合理解释,以便正确把握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发展的方向和措施。为此,我们对比兄弟省市情况来分析。 先看北京。与上海相比,北京人均生产总值屈居第二,但其文化产业总值及增长率占该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却超过上海。这是因为,北京作为全国首都和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和创意人才资源丰厚(2007年初,北京有77所高等院校,353所科研院所,科研人员达30万人),国家文化机构集中(全国演艺业的1/2,影视产品的1/2,图书近1/2,音像制品的1/3,期刊的1/4,报纸的1/5集中在北京)。显然,上海文化产业发展资源远比北京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