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评论写作应有新思路

作 者:

作者简介:
马世琨 人民日报

原文出处:
新闻记者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学
复印期号:1996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新闻奖”的评选3 月底在上海举行。人民日报的《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和进步》、新华社的《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等11篇作品获一等奖,解放日报的《一超四强互动,形成四个三角》等58篇作品分获二、三等奖。另有11篇作品获鼓励奖。本文作者和他的同事在这次评选中荣获评论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个,应本刊之约写了下面这篇文章。

      国际评论历来是人民日报的优势和强项,是体现人民日报国际宣传的权威性和指导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我国的外交政策也作了相应的调整,融进了新的思想,像“韬光养晦”、“广交友,不树敌”、“不以意识形态划线”等等。如何使国际评论适应上述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更好地为我国扩大改革开放和总体外交政策服务?我们对此进行了探索和努力,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点,要明确国际评论的指导思想。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冷静观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是国际评论的基本指导原则。面对复杂变幻的国际形势,国际评论既要原则坚定,旗帜鲜明,统揽全局;又要审时度势,把握时机,注意分寸,切忌有勇无谋,不讲策略地处处锋芒毕露。

      第二点,拓宽评论面,增加评论量。在这方面,我们有两点考虑,一是对国际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我们都要及时作出评论,让人民日报发出与大国、大报地位相称的声音。力争逐步做到读者头天晚上在电视上看到的重大国际事件,第二天就能在人民日报上看到相应的有深度、有背景的分析评论文章,使报纸同电视等传媒逐步建立起既竞争又配合的关系。二是国际宣传要服务于外交,但又不等同于外交。凡外交部发言人能说的,我们应该写;外交部发言人不便说的,我们也应该积极配合,争取写好。

      这样,评论面就由过去侧重政治、外交扩展到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由主要是论战和表态,发展为能够触及许多过去不敢碰的敏感问题。下面举两个例子。去年11月20日,波兰总统瓦文萨在大选中失败下台,而当选总统又是前波兰统一工人党,即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瓦文萨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当过波兰团结工会的头头,靠反共和亲西方起家,他的上台和下台都很有戏剧性和象征意义。对这类敏感的事情,我们过去很难发表评论。就是现在,我国外交部发言人也只能说“我们尊重波兰人民的选择”。这次,我们尝试着写了一篇署名评论,试图给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帮助读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文中有这样一些话:像其他一些中东欧国家一样,在波兰出现了左派回归的现象;波兰这次总统选举表现了中东欧政坛气候变幻的某些共同特征。许多波兰人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政治漩涡中重新寻找自己的方位;选民从这次选举中领悟到,民主不是一种随心所欲的个人行为,而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不是动辄上街,扔臭鸡蛋,而是积极参与和协商;历史在曲折中发展,不会停止在原有的水平上。这些话是很点题的,但是又不会让人抓到什么。再说一个例子。今年2月11日, 是南非总统曼德拉出狱6周年的日子。这一天,曼德拉不顾美国的威胁和利诱, 在他坐牢多年的罗本岛监狱,重申他对卡斯特罗和卡扎菲访问南非的邀请,以感谢他们对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斗争给予过的支持。他说这是表示他不忘老朋友。对这种题材,按照过去的思路,评论的主题肯定是声援南非人民,反对美国干涉别国内政。考虑到做这种文章的题材多得很,所以我们选择了新的角度着笔,在“不忘老朋友”上做文章。曼德拉不是说不忘支持过他们的老朋友吗?那么,首先不应该忘记的是对他的反种族主义斗争给予过最大支持的中国这个老朋友。事实上,南非独立两年来,一直不肯断绝与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我们理解曼德拉的困难,但不能无限期地等下去,给国际上造成我实行双重标准的误解。另外,南非执政党内部主张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呼声不断高涨。利用这一机会,说一些外交部不便说的话,可能会起到某种推动作用。我们这篇评论的题目就是“不忘老朋友”。文章发表后,有的外交官看出了门道,说文章是意味深长的。

      第三点,使评论来源多元化、品种多样化。所谓多元化,是指评论作者除本报编辑和驻外记者外,还应借助社会力量,请有关专家写有分量、深层次的评论文章,有的问题还可以让读者参与议论,使国际评论更贴近读者。所谓多样化,是指评论要大中小结合,各种品种搭配,形成各种形式相互配合,相得益彰,音调和谐的评论“大合唱”。为此,我们在抓好现有品种评论的同时,还恢复了中断多年、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观察家”这一国际评论品种,增设了“专家时评”、“国际论坛”、“大千絮语”等栏目。

      第四点,改进评论文风。改进国际评论的文风,需要继承我们党报在国际评论写作方面的优良传统,并借鉴外国报刊评论的好的写法,逐步形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风。如果说社论、观察家和评论员等更具有针对性、新闻性和分析性,署名评论则应提倡用事实说话,有情有理,生动活泼,寓指导性于可读性之中。根据读者反映,已开设近两年的“国际论坛”和“大千絮语”专栏之所以受到读者的喜爱,就因为这些栏目中的署名评论多属点评式,不发空议论,短小精悍,立意新颖,以小见大,行文明快,可读性强。这次获一等奖的《美国两面政策的玩偶》是篇“国际论坛”文章,一篇不足千字的署名评论,能获此殊荣,当然首先是立论高远,把李登辉定位于美国两面政策的玩偶,对美国对华政策抓得准,对我国有关台湾问题的政策把握得好,但该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也是重要原因。文章巧用典故,文字生动辛辣,庄谐相济,使李登辉挟洋人自重、小有得志便张狂忘形,对主子则低首下气、俯仰由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论何种题材和形式的国际评论,在写法上都要力求平实,摆事实,讲道理,避免过去在论战性评论中用词尖刻、不留余地、说理不够的文风。

      经过努力,这两年国际评论逐年增加,1993年为34篇, 1994 年为152篇,1995年增加到211篇。评论质量也有提高。在不久前结束的“第一届中国国际新闻奖”评选中,我报荣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获一二等奖的数量在全国新闻单位中居于榜首。在7篇获奖作品中, 评论占了3篇。值得指出的是, 去年底和今年初发表的驳斥所谓“中国威胁论”和“遏制中国论”两篇“观察家”文章,在国内外产生了比较强烈的反响。譬如获评论一等奖的《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和进步》一文,国内报纸大都转载,西方通讯社、电台纷纷予以播发,许多海外报纸也都摘登,有的报纸甚至以自己社论的名义发表。

      我们在组织国际评论方面有这样的体会,搞国际评论也要有改革精神,要解放思想,不要自设禁区,自我束缚。事实证明,除了个别特别敏感,由中央统一掌握的问题外,都是可以触及的,关键看怎么写,看我们的政策水平、斗争艺术和写作技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