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历史进入世纪之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逐渐建立,一个崭新的课题提到了我国新闻界的面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报业集团,为中国报业的改革和发展探索新路。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报业集团的定义 报业集团最早产生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它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报业集团亦称报系,英文名称是News Grou-ps。据《辞海》(1989年版)解释,它“一般指19世纪末以来,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因竞争和垄断的不断加剧,由一个资本家或董事会联合一些报刊、电台、电视台所组成的集团。”为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欧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制造业,从19世纪后半叶起,开始出现生产集中化趋势,自由竞争向垄断企业过渡,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本完成这一转变。报业的集中和垄断出现稍晚,但进展迅速。按《中国大百科全书》(1990年版)的划分标准,同时在两个以上地区、拥有两种以上报刊的报业托拉斯可称为报团。 境外报业集团的现实模式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但我们并不认为照搬这些模式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报业集团的定义是恰当的,我们应当根据中国的国情,考虑确定报业集团的定义。根据我们的实践,我们认为,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报业集团的定义应是:以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报纸为核心,以报业及带有报业外延性质的实业为主体,兼容其他非报业经营实体的报业联合体。这个定义对报业集团的特征作了三方面的规定: 第一,报业集团必须坚持以影响力较大的报纸为核心。建设报业集团必须坚持以报纸为龙头。报业集团与其它企业集团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从报纸起步,逐渐发展壮大,同时始终以报纸为龙头产品,否则报业集团就不能姓“报”。 第二,报业集团应包括多家新闻出版媒体和依托报业固有功能向外延伸发展起来的其他经营实体。显然,光有一家报纸不能称为报业集团,只有同时拥有数家报刊媒体和相关的实业,才能称之为报业集团,这应该成为共识。 第三,报业集团应该拥有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即拥有办好报业的物质条件,具有较大的资产实力和相对充裕的资金。经济实力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绝对性是指它的实力要远远大于一家报社的实力,能够为属下的报刊及企业经营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相对性是指在此基础上,报业集团可视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不同规模的经济实力。 以上三条必须同时具备(并是充分的)才称得上报业集团,否则就是非报业集团。有些大型企业集团,实力相当雄厚,也搞多种经营,但它的主要功能不是报业,就只能是企业集团而非报业集团;有些大型企业内部也办有好些报刊,但由于这些报刊在集团中不起龙头作用,且其产生是由集团其他业务带动起来的,与以报刊为龙头带动其他业务的报业集团截然相反,也不能称为报业集团。有些机构确实办有系列报刊并以此为主业,但发行量小,在社会上影响力不大,尤其缺乏作为龙头的主报,群龙无首,也不能戴上报业集团帽子。有些机构拥有系列媒体,且有龙头,但龙头不是报纸而是出版社或电视台,这些机构就只能是出版集团或别的集团,同样不能算是报业集团。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报业集团的必要性 自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报业集团,就已经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应当考虑怎么做。在目前形势下,对于那些发展比较快,条件比较成熟的报社来说,建立报业集团甚至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选择。这是因为: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把报业经营推向了自负盈亏、 自我发展的道路。在这个轨道上,报业经营过于单一,不利于增强抗御市场经济风浪的能力。实践表明,报业经营的市场化,不仅意味着经济来源由政府财政统包统管变为自收自支,而且报纸出版所需的各种资源,也日益依靠市场进行配置。如广告收入、纸张供应、印刷设备和发行成本等等,无一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制约,时起时伏,捉摸不定。如果单纯经营报纸一项,在正常情况下,发行和广告收入维持报纸出版并有所积累是不成问题的。但在市场情况不利时,广告收入可能减少,报纸成本可能增加,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入不敷出的被动局面,时间长了,后果难以设想。如果除报纸以外还有其他经济支柱,就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堤内损失堤外补,摆脱被动局面,渡过亏损难关。市场经济毕竟是无情的,我们不能不居安思危,多作几手准备。 2、我国目前经营状况较好的报纸除主观努力外, 在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这些政策不会一成不变,如果我们不紧紧抓住这种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发展多种经营,增强经济实力,打好发展基础,一旦政策发生变化。我们就会失去竞争优势。应该承认,同前些年相比,我们许多报社日子好过了,经济实力有所增长,但是我们的历史包袱很重,欠帐还很多,同国外先进报业集团相比,差距还很大,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巨大的投入。这种投入不是几亿、十几亿,而是几十亿,根本不可能依赖国家,只能够靠自我积累和积聚来实现。这个过程即使能靠单一经营去完成,速度上也会比较慢,如果多建立几根经济支柱,就会大大加快资金积累的速度。为此,我们必须利用当前的政策优势,不失时机地建立起稳固的多元化的报业经营架构。 3、建立报业集团是维护和增值国有报业资产的客观要求。 我们认为,报社的利润就其构成而言,主体上应属国有资产。这种资金拿出一部分用于解决职工的眼前福利是必要的,但无论从维护和增值国有资产的角度考虑,还是从维护职工的长远利益考虑,都不应该分光花光。至于用于改善工作条件和添置机器设备,当然是必要的,但有一个按照事业发展实际需要循序渐进的投入过程,不是一下子统统投入就是最好的。何况资金一下子都沉淀在机器设备等方面,不能提高资金周转率和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益,最终还是会影响工作条件和设备水平的更大改善。作为国有报业资产的管理者,报社领导层有责任处理好发展和消费的关系,用好每年创造的利润。那么,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这部分资金除了添置设备,还应该投资什么方向呢?多办几张报纸吗?这不失为一种选择,但报纸不是办得越多越好的。鉴于报业市场容量有限,把办报作为唯一投资方向不是最好选择。我们需要把眼光投向更广阔的市场,选择更多更好的投资方向,追求较优的投资回报,这样才能真正管好和用好国有资产,这也是我们建设报业集团的又一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