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两浙路的市镇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业国,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510632

原文出处:
史林

内容提要:

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基础上,南宋两浙路市镇大幅增加,呈现出全面繁荣的景象。浙北平原和浙东沿海的州县,是两浙路市镇分布的密集地区。源于对交换的需求而形成的乡村草市,在镜湖流域会稽、山阴二县的分布十分广泛,在两浙路尤具典型性。两浙路市镇呈现出地域分布的密集化、均匀化特征,是南宋市镇经济兴盛的反映。南宋两浙路市镇经济的发展,表现在市场的繁荣、沿海市镇的崛起和商税的激增等三个方面,反映出该地区广阔的市场购买力与消费力。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0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73(2010)01-0001-10

      赵宋王朝南渡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土地被广泛开发,农村经营各种手工业、商业的“不作田”民户大量存在,①为城乡市场提供了诸多商品,商品经济空前兴盛。城市工商业和市场活动,在州县城市全面繁荣,不断扩展至城郊地带,进而渗透到了广大农村地区。而且,两浙路地处宋廷统治腹地,官僚、士人辐辏,豪绅、大族云集,增加了对商品的需求,为两浙路城乡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镇的兴盛,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两浙路市镇,在数量与地域的分布上,呈现出区域性的聚集繁盛状态。有关宋代江南市镇在中国古代市镇中的地位,已有学者予以阐释。②然而,对两浙路市镇的数量、分布以及市镇经济的发展状况等,尚缺乏系统的考述。本文以之为题,从区域个案分析的角度,对南宋市镇的发展情况展开深入的探讨。兹撰此文,敬祈教正。

      一 市镇数量的增加

      两浙路市镇的发展,在南宋时期形成了一个高潮,呈现出“点线面”的立体推进,③超越了历史上任何朝代。行在临安环城市镇与郊区的形成,是行在这个“点”的典型。杭州湾北侧弯弧海岸一连串口岸市镇,是“线”的典型。太湖流域的市镇,则是“面”的典型。南宋两浙路市镇的发展,首先表现在数量上的大幅度增加,集中分布于浙北、浙东各州。

      临安府(治今杭州市),据《元丰九域志》卷5《两浙路》记载,在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初,全州共有镇12个,其中8个分布于杭州城郊地带。至于草市的情况,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到熙宁十年(1077),杭州城郊有浙江、龙山、曹桥三处。④在北宋神宗统治期间,是北宋增设市镇的高峰期。全国共新增设了92个镇,占北宋增置镇总数的近一半,此后历哲、徽、钦三朝,仅增置镇10个。⑤而到了南宋时,仅据《咸淳临安志》记载,全府就有镇15个,另有草市10多处。⑥若结合其他相关史料记载,其市镇总数在30个以上。

      秀州(嘉兴府,治今嘉兴市)在元丰初年只有4镇,北宋末增设魏塘镇,⑦南宋时又增设上海等镇,⑧至于草市更是大量涌现,其市镇总数达到近40个。

      湖州(治今湖州市)在五代十国时曾是军镇密集区,有24个镇。北宋时随着镇制的演变,大部分军镇被废弃。到元丰初年,只剩下6个镇,南宋时,虽然镇的数量基本稳定,只在南宋末年新设了南浔镇,但草市的数量却大幅度增加,达到25处。⑨

      绍兴府(原越州,治今绍兴市)在元丰初年有9个镇,北宋后期又增设枫桥、蛟井2镇。⑩到南宋时,陆游《剑南诗稿》中记载的镜湖流域的草市就有二三十处之多,全府的各种市镇更有50处以上。

      庆元府(明州,治今宁波市)辖鄞县、奉化、慈溪、定海、昌国等五县,在北宋时仅3个镇,到南宋中后期,不仅镇数增至7个,而且草市也达到了40多处,此处还有100处规模相对较小的村坊。(11)

      台州(治今临海市)的情况与庆元府相似。北宋时,共有9镇,到南宋中期,全州的镇、市和村坊多达80余处。(12)

      平江府(苏州,治今苏州市)境内,新添合路、八尺、浒墅诸草市及平望镇。(13)

      常州(治今常熟市)境内,在唐代既有青田、乌石二镇,南宋新增福山镇、许浦镇、梅李镇及涂菘、练塘、支塘、甘草、云甘树、杨尖、直塘等草市。(14)

      温、处、婺、严、衢等州市镇的发展,虽不及上面所述府州,但其市镇的数量较北宋时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行在临安向南的陆路主干道,北宋时期即已具备“府州县镇驿舍亭铺相望于道,以待宾客”(15)的特征,又有一批新兴的市镇分布于道途,以便商旅。如绍兴府境内有傅店、于店、夏店、何店、余店诸草市。婺州境内有张家店、湖头市、赵店、和尚店诸草市。衢州境内有小龙游、盈川、顺溪、十八里、后溪、礼贤、平坦、白肚、蒋连、张家店诸草市。从两浙东路衢州江山县城南五里烟萝洞南下,折入往福建干道,登仙霞岭前,有江下市,等等。孝宗初年,周必大经由婺州、衢州赴福建,“途中邸店颇多”。(16)此后陆续增加,宋末元初人刘辰翁在回忆南宋末年的情景时说:

      往时吾(吉)州去行朝千七百里,长亭短堠如画,衢、信之间,华堂逆旅,高堂盖道,憩车系马,不见晴雨,列斯青楼,倚门成市,行者如织。(17)

      这种色彩斑斓的通衢景观,无疑是社会秩序基本稳定、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市镇鳞次栉比的产物。

      二 市镇的分布

      从两浙路的总体情况来看,地处浙北平原和浙东沿海的平江、临安、嘉兴、湖州、绍兴、庆元、台州、温州无疑属于市镇密集地区,由于史料所限,婺、衢、处等州的市镇情况有所缺漏。下面分别论述镇和草市的分布。

      1.镇的分布

      笔者以现存方志为基础,将两浙路部分州县市镇的分布情况制成下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