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运动与乡村经济的近代转型:以江苏省无锡县为中心的考察

作 者:

作者简介:
汪效驷(1968-),女,历史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历史系,安徽 芜湖 241003

原文出处:
古今农业

内容提要:

从1929年建立第一所合作社开始,到国民党政权败退大陆为止,合作运动在无锡农村风行了20年。抗战之前无锡县的合作社,大致有信用、生产、运销、消费、利用、兼营、产销等七种。农村合作或将现代金融模式植入乡村,或将单个生产组织成集体协作,进行现代大生产尝试,或采取措施,促进农产品销售方式近代化,保证近代乡村贸易市场健康运行。它适应了近代乡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铲除了当时农村中的积弊,推动了乡村经济的近代转型。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0 年 03 期

字号:

      农村合作是民国初期至1949年之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的,推动乡村经济转型的现代经济运动。江苏作为国民政府的统治重心,合作事业勘称全国典范;而无锡作为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自然成为农村合作运动的重要试验场。无锡的农村合作,既打上了中央和江苏省政府领导推动合作运动的印记,反映了统治当局解决乡村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付出的努力;又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折射出近代无锡乡村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是农业近代化的有益尝试。

      一、无锡农村合作运动概况

      五四时期,合作思想传入中国,享有“中国合作运动之父”美誉的薛仙舟于1919年在复旦创办上海国民合作储蓄银行,是为中国合作组织始。后在华洋义赈会、上海平民学社、金陵大学等民间团体和研究机构的积极倡导之下,合作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也引起了统治当局的关注。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以后,面对严峻的乡村危机,开始强势介入农村合作。畿辅所在地——江苏省的合作事业由此纳入政府主导的轨道,1928年6月,省府农矿厅颁布了《江苏省合作社暂行条例》,在农矿厅下设合作事业指导委员会,理论宣传与合作指导并重,又于同年7月组建江苏省农民银行,为合作事业提供资金保障。江苏省的合作事业发展迅速,据1931年的统计,全国总计2796社,江苏省就占了1265社[1]P38,远远超过其他省份。

      无锡是江苏省经济发展重地,地处京沪铁路中心,工商业发达,农产品丰富,“人民既富有进取之美德,社会经济环境的条件尤适宜于合作事业之开展,实得先天之厚”[2]P23,早在1923年12月,无锡就发起成立了合作研究社,此为开风气之举,促进了合作思想的传播,为合作社的成立进行了最初的理论准备。1928年秋,江苏省农矿厅于无锡设立第二区合作社指导所,开始在四乡宣传,合作思想得以系统、迅速地传播。合作社指导所在理论宣传的同时,还指导四乡农民组织各种合作社,1929年5月,该所组织成立了藕塘桥信用合作社,第二年4月又指导成立了莫塘乡信用合作社, “该两社理事主席徐伯平薛云窗两君,公正老诚,全社爱戴……社员间能贫富调剂,颇具互助合作精神,洵为难能可贵。所有莫塘乡信用合作社,亦属份子优良,组织健全。”[3]P78

      此外,第二合作社指导所于成立之初,曾在无锡县政府召集无锡县党政各机关代表及市乡行政局长二十余人,举行合作讨论会,议定:促设无锡县农民银行分行;请各市乡行政局负责提倡乡村信用合作社及运销合作社;请教育局督促各学校从速设立消费合作社;组织无锡县合作运动委员会。后又举行无锡县合作运动委员会会议,“该项会议系依据合作讨论会之决议而组织,以扩大合作运动,并协助第二合作社指导所工作为宗旨,曾经召集会议两次。”[4]P8

      在此期间,无锡县各丝厂积极提倡设立合作社,予以津贴补助,以谋养蚕技术的改良,经过指导成立的合作社成员共有无锡县天上市旺庄养蚕合作社、无锡县天上市松泽养蚕合作社、无锡县泰伯市后宅养蚕合作社、无锡县怀上市戴宅养蚕合作社四所,其中前三所受永泰丝厂之津贴,后一所受乾生丝厂之津贴。这些合作社属试办性质,没有向县政府履行登记手续。截至1930年,无锡的合作社概况如下:

      

      无锡县合作事业的正式兴起始于1930年省农民银行无锡支行的设立,同年,省合作社指导所改为县办,到1932年底,全县共有26社。1933年县合作社指导所奉命撤消,全县所有合作事业改由农民银行接收办理。当时全县共有合作社39处,经调查整理后,由县政府解散9处,实存合作社30处。1934年县建设局设立合作社指导员,合作事业仍归县府主持,至年底共有合作社62处。1935年经农民银行提倡产销合作社后,社数激增,全县共有合作社89处。1936年初,奉厅令,凡已成立之合作社,一律重行登记,经整理后,截至3月底止,共计重行登记之合作社76处。提倡和辅导合作的机关有:“无锡县建设局设有合作指导员,负合作社之提倡、指导、监督及一切行政上之责任。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惠北北夏两实验区及黄巷辅导区,及各处农民教育馆,从民众教育立场上,努力倡导。无锡县蚕桑模范区,县农业推广员,对于合作社或则供给优良种子或则为技术上之指导。而本行对于合作金融,负有调整之责。是则无锡县合作行政、合作教育、合作技术、合作金融,各种机构已尽完备,惟缺少一贯之联络耳。”[5]P46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的内迁,当局大力发展内地各省的合作运动,对于“已有省立合作团体从事全省合作工作的省份,于必要时援助之,而不再于该省积极推动。”[6]P13再加上地处沦陷区,无锡的合作事业陷于停顿。

      抗战胜利以后,“合作事业因与主义国策相配合,中央为加紧建设事业,对此极为重视。本邑徐县长,为中国有数之合作专家,提倡督促,不遗余力,启示于吾人者尤多”,无锡迎来了合作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到1946年初,全县成立的合作社就达125社。社员人数59895人;股金数达156,494万元之巨[2]P23。同年秋,中央合作金库无锡支库宣告成立,“实为本邑今后合作事业推展中的保姆。”[2]P26很快就贷出310000000元,加上中国农民银行和江苏农民银行的贷款,总数达到7494075000元。截止1947年底为止,全县已有195个合作社,“就其发展之社数而言,为全国各县中合作事业最发达的一个县份。”[2]P2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