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外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发展趋势

——基于《国外社会科学》的综述

作 者:
瞿商 

作者简介:
瞿商,博士,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430073

原文出处:
当代中国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0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129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952(2009)06-0112-04

      过去欧美各国将对中国的研究统称为汉学。传统汉学被欧洲正式确立为一门学科是在1814年,它最初主要是研究汉语与中国文学的专门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汉学的狭隘研究范畴远远不能满足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后来就开始转向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中国问题研究。换言之,传统汉学已演化为广义上的中国学。其中,中国经济史的研究独占鳌头,并涵盖社会学、政治学等社会学科。本文主要根据《国外社会科学》杂志近年披露的文献,简要评述欧美与全球视域中的国外中国经济史研究趋势、研究范式与研究主题,以期对国内中国经济史研究有所借鉴与启示。

      一、商业化趋势

      商业化趋势一直是国外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主旋律。以美国最为突出,研究成就也最大,并扩散到其他各国的中国学研究之中。

      美国的中国学研究起步较晚,但后来居上,这主要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美国政府、基金会和学术机构开始重视中国问题的研究,并形成前所未有的中国问题研究的高潮,占据着国外对中国问题研究的主导地位。费正清是美国的“中国学研究之父”。改革开放前,美国对中国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外交领域;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美国学者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开始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分析时需要大量采用经济学理论与框架,这类研究开始摆脱费正清时代的描述性经济史规范,进入到对中国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其意义在于研究更具实证性,更有深度,结论更可靠。无论是对中国改革前还是改革后的经济史研究,美国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政策与商业环境,促进同中国的经济交流,为开拓中国市场服务,即服务于商业化。由于受到美国商业化的迫切要求,美国的中国经济史研究目的明确,体现了强烈的“美国化”倾向,这一倾向主导着欧美中国经济史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的中国问题研究受到美国的中国问题研究成果与方法论的影响,并贯穿在此后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之中[1]。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美国化”就是“国际化”。由于这一趋势,美国的中国经济史研究更侧重于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研究。

      美国引领的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商业化趋势还蔓延到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2004年批准的11项涉及中国问题的研究课题,大多集中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其中2项为对中国商业环境变化的研究(占将近20%):中国购买者的行为方式;中国的商业社会保护行为。后者系与上海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的合作课题,其商业功能性最为明显[2]。

      二、当代化趋势

      当代化趋势是商业化趋势与经济史研究的现实功能的自然延伸。面对13亿人口和广袤国土的中国,其市场的开拓深度和广度都有赖于对中国经济增长趋势与工商业环境的了解,因此,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时段大多放在了当代。同时,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主动开放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国际地位全面提升,各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兴趣大增,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经济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研究课题的重点与使用材料上,兴趣主要在当代[3]。

      各国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往往是随着双方外交关系的恢复或建立而展开的,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研究主要服务于各国的宏观决策与内政外交以及增加彼此的了解与商业合作,如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由于地缘相近,经济交流日益增多,对中国研究的这一目的也越来越突出,研究越来越具有深度。越南与中国的经济社会制度相近,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具体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政策更有兴趣,同时,它对中国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入WTO的理解、建立经济特区和工业开发区等都有浓厚的研究兴趣[4]。而日本等国的学者,近年来也逐渐转向,更加关注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对象从近代与古代中国经济史转向现代中国经济史。日本还专门建立了“现代中国学会”,主要侧重于当代中国问题的研究[1]。早稻田大学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毛里和子主持的日本文部省重点研究领域研究课题“现代中国的结构变动”,主要探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社会的变化,到2001年,该研究成果8卷全部出版,研究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历史与国际关系等。其中的经济篇主要是从市场化的角度研究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2004年出版的论文集《文明对话中的中国》,其经济部分的论文均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如《20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中国对外贸易改革与开放战略:政治和经济》、《中国农村发展前景》、《中国税制改革的新进展》、《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等[5]。据一项统计显示,俄罗斯近期对中国的历史研究和经济问题的研究占著作研究的比例分别为21.2%和11.6%,而当代的研究成果数量占52.6%[6]。

      三、区域化趋势

      区域化趋势符合当代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合理要求。由于地缘优势,区域经济一体化通常更具现实经济意义。因此,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必须要了解区域内部的经济关系,如中国与东盟、中国与东北亚、中国与南亚、中国与非洲等各区域内部的经济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