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跨文化传播的新闻价值观

作 者:
韩强 

作者简介:
韩强 新疆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

原文出处:
新疆新闻界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学
复印期号:1996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新闻价值”一词,原是新闻学中属于新闻选择范畴的概念,是指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引起大众共同兴趣的素质,主要包含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

      由于跨文化传播学是新闻学在文化人类学领域的拓展,同时,两个学科均以信息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都要解决信息选择问题,因此,“新闻价值”自然也成为跨文化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但由于两个学科的理论出发点不同,导致了对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

      鉴于目前国内尚未建立自己的跨文化传播学体系,笔者撰写此文抛砖引玉。

      一、跨文化传播观与新闻传播观的分歧

      跨文化传播与新闻传播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对信息的选择。从哲学上说,选择是评价的外化,评价是关于价值的反映,是主体价值意识面向客体的对象性活动。评价的标准是主体的客观需要和利益,这些需要和利益的现实化,就是目的。由于跨文化传播与新闻传播在回答“为什么而传播”,即传播目的上存在差异,故对新闻价值的理解角度也不同。其根源在于如下三方面:

      其一,对传播功能认识不同:两者都承认信息传播具有满足社会需要的功能,但对于“究竟满足何种需要”以及“满足需要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等是有分歧的。新闻学认为传播的主要功能在于影响人们的态度,反映、引导并组织社会舆论,灌输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即强调传播所满足的是“政治影响”方面的社会需要;跨文化传播学则认为:传播的主要功能在于沟通人们的情感,制造一种理解与信任的信息环境,灌输民族和解的理想,即强调传播所满足的是“社会同化”方面的社会需要。

      其二,对传播目的认识不同:两者都承认传播为社会最高目标服务,但对传播的具体目的认识不同。新闻学强调:传播的主要任务在于社会引导与社会监督,其方式是“统一舆论”。“统一舆论”的可能性在于存在着统一的文化,而政治就是最高的“文化”;跨文化传播学则认为:传播的主要任务在于社会协调与社会认同。其方式是“理解与信任”。它的动力之源就是社会客观存在的、对于消除文化冲突的迫切需要。因此,文化就是最现实的“政治”。

      其三,理论假设不同:两者均以信息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但对“传播条件”的理论假设截然不同。新闻学不关心文化问题,即假设:存在着同质文化,因而存在着一个普遍有效的社会价值标准,它的统一性是不证自明的;由此推出:存在着一个惟一优越的新闻价值尺度。跨文化传播学则相反,它围绕着文化问题而展开,并假设:存在着异质文化,因而存在着多种等效的社会价值标准,它们之间的统一性是需要证明的;由此推出:只存在相对优越的新闻价值尺度。

      当然,理论假设毕竟是一种“理想”状态,如同物理学中的“真空”是对现实的“近似”。但在科学方法上又是十分必要的。在此,我们不必对两种理论孰优孰劣作科学上的价值判断。它们各有自己适用的领域。当然,跨文化传播学更适用于新疆的现实。

      二、跨文化传播的新闻价值观

      为了解决跨文化条件下的信息选择问题,必须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一个更为宏观的角度——“人类共同性”,而不是“社会共同性”的角度去揭示新闻价值的含义,才能确定可比条件。因为,新闻评价是社会评价的一种形式,而在跨文化传播的条件下,它必然带有浓厚的文化个性。这个特征,是我们确定新闻价值内容的客观依据。

      那么,文化个性又是如何反映在社会评价中的呢?

      首先,文化是人类为满足生存需要而采用的一种超生物的生存方式。它作为人的“类本质”,普遍存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中。人类以文化的力量为自然界立法,也为人对自然的关系——价值关系立法。但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人类的需要出现了类异性:一方面若干共同体的需要指向趋于相同化,即类别化;另一方面若干共同体与其他若干共同体的需要指向又趋于不同化,即差异化。于是,满足需要的方式——文化,也相应地出现了类异性,它从根本上支配着价值判断与社会评价,从而也规定了新闻价值判断的类异性。

      其次,文化类异性对价值判断的制约作用,在社会评价的三个层次上共同表现出来:(1 )在心态层次上。文化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支配着个人的心理知觉。“集体无意识”是由几千年生存斗争与适应活动的“经验”凝聚而成的“集体表象”的沉淀物。它的存在超越了个人的生命时空,却又浸透了个人的潜意识,成为个人的文化天赋,并向个体的行为施加一种供其遵循的先天模式。在民族心理上,它展示为一种“集体人格”。在社会评价中,它表现出无法用逻辑确证进行解释的偏执与非理性化色彩。它是“偏见”产生的文化根源,对跨文化传播的质量和效益都发生着深刻的影响。(2 )在观念层次上。文化通过“信念”和“信仰”机制,支配着个人的价值判断。信念是人对某种现实或观念抱有深刻信任感的精神状态。信念的作用在于使人把握思想和行动上的有效原则。它的功能是价值定向,它的内容是从价值角度对现实和观念所作的认识推论。而信仰则是人们关于最高价值的信念,是从内容到作用上都被强化了的占统摄地位的综合信念。“信念”和“信仰”是“成见”赖以存在的文化土壤。当“信仰”是错误的,并表现为情感偏执的态度的时候,“成见”就转化为“偏见”。“成见”与“偏见”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新闻价值判断,构成了跨文化沟通的障碍,并产生消极传播的恶性循环。(3)在行为层次上。 文化通过对心态与观念的调控使个人的态度转化为现实的行为,表现为对信息的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和选择性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