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教育 我们学校最近开展了一场教育思想和教学改革大讨论,在讨论中大家认真总结了14年来新闻系教育改革的实践,明确了面向21世纪新闻教育的任务,制订和采取了进一步深化新闻教育改革的措施。 21世纪,并不是一个遥远的日子,而是眼前我们每个人面临的新的历史时代。明年,也就是1996年招收的本科生,毕业时就是2000年。那么,21世纪的新闻人才,应该是什么样的规格呢? 我们认为,未来的新闻人才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更高的全面素质的人才。具体地讲,在政治上,他们应当是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忠于党的新闻事业,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全面的素质修养。在业务上,他们应当知识面博大,既懂新闻学专业,又比较熟悉文、史、哲、经、法乃至自然科学知识,有现代新闻意识和较强的新闻业务工作能力,包括社会活动能力,观察与分析问题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以及用现代化手段从事这些工作的实际动手能力。有人形象地比喻说,记者3件宝,汽车、 外语和电脑。这恐怕是21世纪新闻记者必须掌握的工作能力和手段。当然,从体质上看,他们必须有健壮的体魄,以适应日益繁重的新闻工作的需要。 怎样才能培养出符合上述要求的21世纪的优秀新闻人才呢?结合十多年来新闻系教学工作的实际,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要改变封闭式的旧教育观念,坚持开放式的教育新思想。 旧的教育观念,往往把高校教育看成一座“象牙塔”,与世隔绝,只重视封闭性的课堂知识灌输。这样做,不可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新闻记者。开放式的教育新思想,则注重学校与社会的结合,把校门大大打开,充分利用和引进社会的优势来共同搞好教育。我们自建系以来,就十分重视在这个结合上下功夫,进行了一些探索。 首先是思想上的结合。即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学校与社会结合的重要性。像新闻学这种社会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如果脱离了社会,闭门办学,就只会一事无成。而只要一走出校门,眼睛向外,就会感到天地宽广,如鱼得水。同时,社会也需要这种结合,无论是新闻界、企业界,他们都欢迎高等院校的师生同他们一起共创新局面,共上新台阶。学校和社会共建教育,是有充分的共同思想基础的。 其次是组织上的结合。有了结合的思想,也做了一些结合的实事,关键还在于要把这种结合见诸于一定的组织形式,从而使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固定化、制度化、组织化,这样又反过来促进两者的共建与结合。1985年,我们就成立了新闻系咨询委员会,接着又先后成立了广告学专业委员会、学生社会实践指导委员会。这些都是以正式组织的形式,把新闻界、企业界、省市宣传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有关部门和知名人士请进来,和系上教师一起共同讨论,研究、指导新闻教育工作。它们为使全系更好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活跃教学科研工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最近,在学校大力支持下,我系又和四川日报联合成立了新闻传播研究所,和省广播电视厅联合成立了广播电视研究所。尤其是学校与阿坝自治州合作成立了由我系副主任吴信训教授任总经理的影视制作有限责任公司,把教学、科研、生产三者结合起来,为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开拓了新路。 再次就是措施上的结合。为了确保学校与社会相结合,14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六个字:“请进来,走出去”。换句话说,就是让教学不要老是封闭在校园内和课堂上,而是延伸到社会,紧密结合新闻专业的特点开展教学。社会上,尤其是新闻界的名人、能人都进来了,师生们又经常走向社会了,就使得课堂和社会密切融汇为一体,让学生们在这种结合中增知识、长才干。 二、要改变单一化的旧教育观念,坚持复合型的,多学科、多结构性的教育新格局。 单一化的旧教育观念,首先反映在课程体系上,往往是专业看得太窄、太死,只局限在本专业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其它相关学科。有人开玩笑说,同在一个校园,甚至同在一个楼,不同的系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新闻专业教育,不只要重视专业课,还必须强化基础课,文、史、哲、经、法等方面的课程,一刻不能放松。为了满足学生扩大知识领域的需要, 十多年来我们已先后举办了各种专题讲座200多场,登台主讲的既有记者、编辑,也有作家、科学家、企业家、党政领导干部、养猪专业户等等,对于开拓学生眼界,增加多领域、多学科知识大有好处。同时,面对21世纪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新闻人才的知识面还必须拓宽,我们准备再适当增设一些自然科学、工科、管理学科方面的课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复合型的、有全面素质的新型人才。 单一化的旧教育观念,还表现在教师队伍结构层上的单一,只注重使用本专业、本系的教师,不注意引进多方位人才。历来流行着对新闻教师队伍的两种说法,一种是师傅带徒弟的工匠式教师,另一种是纯粹学院派教师。我们认为,这两者应当很好地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共同给学生以熏陶和教育。14年来,我们陆续聘任了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相应高级职称的新闻界人士为兼职教授、副教授,直接参与教育工作。第一种情况是通讲一门专业课;第二种情况是讲一些专题;第三种情况是带研究生,指导研究生论文和主持毕业论文答辩等。这样,兼职教授真正“兼”到了实处,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任务中对全系教学产生影响,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挥重大作用。 三、要改变静止式的旧教育观念,坚持动态式的教学新方法。 所谓动态式的教育,就是根据新闻专业的学科特点,要克服那种旧的传统的一味由老师讲、学生听、甚至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代之以灵活多变的、静与动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在教室里要尽量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把讲与练、讲与讨论结合起来。如张惠仁教授主讲新闻写作课,倡导了大剂量的课堂写作训练法,使学生不光听课,而且用老师讲的理论在课堂上就进行新闻写作训练。电视新闻课让学生在系上自己的演播厅里充当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并进行电视小品即席表演。这些手段,都使学生在学习中“动”了起来,达到了既理解知识,又增强实际动手能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