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10)1-0115-10 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前两岸关系的主题,建构和平发展框架是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试图通过比较两岸民众在两岸关系问题方面的态度倾向,探讨两岸民众对两岸关系问题态度倾向的异同及其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启示。 由于两岸现状、两岸交流、两岸和平以及两岸关系价值取向等四个方面的态度倾向是两岸民众两岸关系问题态度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态度倾向,因此笔者以此为基础进行比较。文中大陆民众态度的数据资料主要是采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民调中心的数据,而台湾部分则是以台湾当局“陆委会”公布的岛内民调机构的资料为主。由于大陆的民意调查资料积累始于2006年,因此出于比较的需要,我们也仅采用台湾过去三年的数据。 两岸现状认知的比较分析 图1、图2分别反映的是大媒、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现状的认知。图1、图2所显示出来的两岸民众的两岸现状认知还是比较清晰的,尽管二者之间的差别很大。如图1、图2所示,有高达80%的大陆民众认为目前大陆和台湾是同一个国家,而在台湾只有10%~25%之间的民众持同样的看法,却有高达六、七成的民众认为现在两岸不是同一个国家。
图1 2006-2008年大陆民众两岸现状认知态度分布柱状图 资料来源:依据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民调中心资料整理。 这表明百年来不同的生活体验、不同的政治社会化经历已经对两岸民众的两岸现状认知产生了重大影响。大陆民众对“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事实的认知还是比较明确的,而台湾民众对这个事实的认知已经变得相当模糊。当然这种差别或者说台湾民众中国认知之所以会如此之混乱有很深刻的原因。其中,既有现实的结构性困境,也有历史因素。众所周知,国共内战的结果是“中华民国”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但是“中华民国”体制却仍然在台湾存在。在两岸政治、军事对峙的大格局下,出于寻求合法性的需要,国民党当局一直声称“中华民国是中国的合法代表”,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匪伪政权”。①经历70年代的外交大挫败之后,台湾民众出现了认同危机:自己认同的“中华民国”国际上不承认,可是又无法把中国认同转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民众的认同后来又经过岛内“台独”势力的操弄而变得更加混乱。台湾民众认同混乱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对两岸关系认知的混乱。
图2 2006-2008年台湾两岸现状认知态度分布柱状图 资料来源:依据“陆委会”公布的岛内各学术机构、媒体的民调资料整理。 两岸民众对两岸现状认知的巨大差异反映在两岸关系发展上则体现为两岸关系政治定位问题。长久以来,对两岸双方来说,其实就只有“台湾问题”或者“大陆问题”,并没有两岸关系问题。而“台湾问题”或者“大陆问题”的实质就是国共内战的问题,就是国家统一以及如何统一的问题。②而两岸关系问题就是在两岸统一条件尚不具备、对峙不可取的特定背景下,如何协调相互关系、如何促进和平发展的问题。由此也衍生出了两岸关系政治定位的问题,或者说如何给台湾的“中华民国”体制以适当的身份的问题。就本质而言,两岸和平发展其实就是两岸由经济整合、文化融合逐步过渡到政治整合的过程。尽管当前“九二共识”创造的战略性模糊空间对于两岸的对话协商很有帮助,但是随着两岸着手建构和平发展框架和协商解决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两岸关系结构性分歧不可避免地浮现,妥善处理两岸关系政治定位问题的压力也在日增。 就两岸关系政治定位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了宏观方向:“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③因此,有关两岸关系政治定位的论述既要以一个中国原则为基础,同时也要兼顾两岸政治现实。 然而,这个问题又因为与岛内激烈的政党斗争密切相关而变得相当复杂。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两岸关系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是,不论两岸关系政治定位问题进行如何安排,都需要两岸各方的相互谅解。在岛内两党格局逐渐稳固的背景下,两岸关系的格局上其实有三个参与者——大陆、国民党、民进党。尽管民进党现在处于在野地位,但是民进党仍然是岛内的第二大政党。因此,如果要建构一个稳定的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如果要对两岸关系进行有效的政治定位,就势必要把民进党纳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轨道。但是由于国民党和民进党在两岸关系方面的主张差别巨大而且积怨甚深,和解的难度相当大。同时在外来势力的纵容与支持下而长期存在的台湾本土分离主义更对两大党形成极大的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