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一种新实用主义美学?

——舒斯特曼美学与中国的“生活”热情

作 者:
陆扬 

作者简介:
陆扬,复旦大学中文系

原文出处:
文艺争鸣:理论综合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10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为大众艺术辩

      解析当代中国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或者说文艺学和美学的“生活论”转向,其相关的西方资源,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2002年被译成中文的《实用主义美学:生活之美、艺术之思》一书,不容忽视。舒斯特曼1949年生于费城一个犹太人家庭,16岁赴以色列,在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攻读英语和哲学,然后又获哲学硕士学位。1979年他在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获博士学位,学位论文是《文学批评的对象》,1984年以同名出版。之后他在多所大学任教,1987起执教天普(Temple University)大学,1998至2004年为该校哲学系主任。2004年舒斯特曼辞别天普,移师佛罗里达州大西洋大学,为该校哲学教授,多萝茜·F·施密兹杰出人文学者。

      《实用主义美学》是舒斯特曼的第三本书,1992年出版。舒斯特曼本人从文学到哲学,从分析哲学到实用主义的知识背景,正可以注解这部以杜威美学思想为突破口的著作,何以正也是作者本人学术生涯的一个突破。其有关艺术定义的独到见解、其通俗艺术进而趣味伦理学的独到解析,甚而发明Somaesthetics这个词来提议“身体美学”的学科建树,这一切都足以显示一种超越审美化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视野,换言之,美国本土哲学的日常生活审美化阐释。事实上正也是从这本书开始,舒斯特曼得以饮誉国际,迄至今日,《实用主义美学》已被译成12国语言。之后舒斯特曼的主要相关著作还有《阐释、相对主义与文化的形而上学》(1999)、《审美经验的终结》(1999)、《表层与深层:批评与文化的辩证法》(2002),以及《身体意识》(2008)等。

      《实用主义美学》有一个中译本序。作者开门见山宣布这是基于实用主义哲学的方法来思考美学。虽然它是从总体上关注艺术,但焦点是在大众传媒文化的通俗艺术。由此来看,我们不妨说作者的旨趣,亦是在于给我们传达一种美国版式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图景来。这一幅图景中甚至可以看到中国的影子。在恭维杜威曾经将中国当做“最靠近他心灵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一样”,反过来杜威本人也在中国广为传播之后,舒斯特曼指出,除了杜威的特殊例子,实用主义与中国哲学之间,更还有大量一片光明的交叉重叠之处:

      中国哲学与实用主义在下列主题上似乎是共享的。首先,存在这个同样的主张:哲学在根本上要指向人生的保存、培育和完善,因此,哲学应该与伦理学和政治学有密切的关联。换句话说,哲学的首要目的,在于人类的利益和增进我们的人道主义,而不在于仅仅为了制造真的句子而描述事实。①

      这个立场推论到美学,便意味着美学的终极目的是增进我们对艺术和美的切身体验,而不是一味制造概念和定义。因为艺术说到底,根据舒斯特曼的解释,它不仅是内在愉悦的一个源泉和重要价值,同样也是赋予日常生活以雅致和优美的一种实践方式。

      舒斯特曼认为杜威美学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即是它的身体自然主义。他认为杜威美学的代表作《艺术即经验》,便是致力于将美学建立在人的生命体的自然需要和行动之上。虽然美的艺术已经被极大地精神化了,但是在它根基深处,依然流淌着生命的律动。有鉴于此,舒斯特曼表示强烈反对分析哲学的美学立场。首当其冲的是G·E·摩尔,舒斯特曼指出,摩尔虽然不是典型的分析美学家,但是他鼓吹美可以像善一样得到普遍认可,恰恰是反用自然性质来等同于美的大忌。同理,康德的审美非功利、无利害观念,在舒斯特曼看来一样是和实用主义美学形成鲜明反差。反之杜威是针锋相对,充分认可艺术伟大而全面的工具价值,这就是以特殊方式满足人的生命需要,增进生命的发展。故此,对于杜威而言,最重要的美学主题,便是一种动态的审美经验。即是说,艺术不仅仅是存在于我们通常称之为艺术的人工制品之中,而且存在于创作和感知它们的动态经验及行为之中。它是瞬间的愉悦,也是永恒的和谐,而这一切最终指向生活。这也是该书副标题“生活之美”(Living beauty)的含义之所在。

      何谓“生活之美”?《实用主义美学》第七章《形式和感人的爵士乐:通俗艺术的挑战》中,作者不遗余力为大众艺术作辩的立场,令人瞩目。舒斯特曼指出,大众艺术并不受美学家和文化理论家欢迎,至少不在他们的专业视野之中,反之通常被视之为不假思索、没有趣味的垃圾。针对学院派对于大众艺术或者说大众文化的这一敌视,或者至少是漠视态度,舒斯特曼分门别类,分别从政治上和美学上一一作了陈述解答。首先就大众艺术文化上和政治上是有害无益的指责,舒斯特曼引美国社会学家赫伯特·甘斯1974年出版的《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趣味的分析与进化》(Popular Culture and High Culture:An Analysis and Evolution of The Taste)一书中的说法,指出对大众文化的发难,主要是集中在:其一、认为它是纯粹为了利润的大规模商业生产,唯利是图而牺牲艺术的独创性,导致无可救药的趣味堕落。其二、认为它危及高雅文化,具体说,一方面大众文化从高雅文化中借取内容却反过来贬低高雅文化,一方面它以经济刺激诱惑高雅文化反水投向它的怀抱。其三、是大众文化愚弄大众,它提供花里胡哨逃避现实的内容,既使其受众无以正确应付现实,又削弱了他们分享高雅文化的能力。最后、大众文化对社会也有负面影响,它麻痹受众,诱使他们接受现存秩序,从而鼓励极权主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