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Aesthetics一词的汉译历程

作 者:

作者简介:
聂长顺,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湖北 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内容提要:

Aesthetics一词的汉译历程是在中、西、日文化互动间展开的。这一历程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为一般语学词典中普通词汇;第二阶段为西方教育著译中的课程译名;第三阶段为美学著译中的核心术语。其中第三阶段又分“美妙学”、“审美学”、“美学”三节目。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10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H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1X(2009)06-0649-05

      1750年,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鲍姆加登(A.G.Baumgarten,1714-1762)所著Aesthtica(今译《美学》)一书问世,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美学专著,美学从此成为一门独立学问,而鲍姆加登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Aesthtica一词即其首创,英文记作Aesthetics。19世纪,该词及其所指称的学问,于新一轮西学东渐之际,传入汉字文化圈(主要是中、日两国),获得诸多汉译名,最后定于“美学”,别称“审美学”,以至今日。在探究“美学”一词在中国的创译、西方美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方面,黄兴涛先生于《文史知识》2000年第1期发表的《“美学”一词及西方美学在中国的最早传播》一文,既是开创之作,也是巅峰之作。本文循此继进,追溯Aesthetics的汉译历程,以就教于方家。

      Aesthetics一词的汉译历程是在中、西、日文化互动间展开的。依译名的“身份”及载体,这一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一般译词,载体为一般语学词典 据迄今所见资料,Aesthetics一词传入汉字文化圈,最早出现在晚清入华传教士罗存德(Wilhelm Lobscheid)所编《英华字典》第一卷(1866年)中,“佳美之理、审美之理”是它获得的最早的汉译名。该字典一经出版,即东传日本,并成为东传日本的英华字典中影响最大者。1879-1881年出版《英华和译字典》就是日本学人津田仙、柳泽信大、大井镰吉在罗存德《英华字典》基础上编纂而成的,译名“佳美之理、审美之理”亦为其所沿用。此外,如黄兴涛先生《“美学”一词及西方美学在中国的最早传播》一文所述,1875年在中国人谭达轩编辑出版、1884年再版的《英汉辞典》里,Aesthetics则被译为“审辨美恶之法”。

      第二阶段为课程译名,载体为西方教育著译 1870年夏,(东京)尚古堂刊行小幡甚三郎撮译、吉田贤辅校正的《西洋学校轨范》(全二册),其第2册第9页所列“大学校”(university)“技术皆成级”(master of art)的课程中有「審美学」科目。「審美学」后注片假名「エスタチツクス」,为Aesthetics的音译。这是迄今学界不曾披露的“审美学”的最早出处。1912年东京丸善株式会社刊行的井上哲次郎 (1855-1944)等人编纂的《哲学字汇》第三版第5页,Aesthetics译名“美学”后加按语道:“旧云审美学等”,其所指当是小幡甚三郎《西洋学校轨范》中的创译。

      应该认为“审美学”一词是在罗存德《英华字典》所定“审美之理”译名基础上的再创造,因为一则该词典在日本影响巨大,一则当时日本洋学书籍奇缺,每有新书,洋学者们无不心向往之,争相传阅。“审美学”的创译者小幡甚三郎自然也不例外。

      中国的情况比日本稍晚。1873年,羊城的小书会真宝堂刊行了入华德国传教士花之安(Ernst Faber,1839-1899)所撰《德国学校论略》一书。依其所述,“太学院”(大学)内“学问分列四种”:“经学”(神学)、“法学”、“智学”(理学)、“医学”。“智学”中“第七课”即是美学,称之“如何入妙之法”或“论美形”:

      七课论美形,即释美之所在。一论山海之美,乃动飞潜动植而言;二论各国宫室之美、何法鼎建;三论雕琢之美;四论绘事之美;五论乐奏之美;六论词赋之美;七论曲文之美,此非俗院本也,乃指文韵和悠,令人心惬神怡之谓[1](第4页)。

      “如何入妙之法”或“论美形”是美学在中国的最早汉译名,而“释美之所在”以下则是关于美学概念的最早的汉文表述。该书还很快东传日本,“多次翻刻,流传颇广”[2](第335页)。

      第三阶段为专学名称,载体为专门美学著译 该阶段又可分为如下三节目:

      一、“佳趣论”→“美妙学”

      在日本,最早讲述鲍姆加登美学并为Aesthetics厘定译名的,是“日本哲学之父”西周。1870年冬,他在《百学连环》讲义中将Aesthetics译作“佳趣论”,Science of Beauty译作“卓美之学”,并将美学作为“哲学/理学/穷理学/希贤学”(Philosophy)的一个分支。他阐述道:

      Aesthetics此佳趣论虽说自太古希腊时代即有之,但成学问则实近来之事。使其成为学问者,日耳曼之Baumgarten(1714-1762),名此学为Guman。古昔称之Science of Beauty(卓美之学)[3](第168页)。

      西周还由人的“性理”(心理)上的“智→知”、“意→行”、“感→思”,论及哲学三目的“真、善、美”,进而阐发了“致知学”(逻辑学)、“名教”(伦理学)和“佳趣论”(美学)的作用与价值:

      凡知由智而知,行由意而行,思由感而思,此依性理分而六,以真、善、美三者为哲学之目的。知要真,行要善,思要美。使知真者,致知学也;使行善者,名教也;使思美者,佳趣论也[3](第168页)。

      西周还绍述了“美”的美学定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