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贡献

——纪念《新民主主义论》发表70周年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汉全,南京审计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南京市,210029)

原文出处:
政治学研究

内容提要:

《新民主主义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代表作,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视野来看,《新民主主义论》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研究中,在革命论、阶级论、国家论、人民论等四方面,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学体系,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新民主主义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学术地位。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10 年 04 期

字号:

      《新民主主义论》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的重要代表作,学术界对此作过比较全面的研究①。但总体来说,还少见从政治学研究视野,来全面系统地评说《新民主主义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贡献。毛泽东1940年发表《新民主主义论》这篇论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对中国民主革命实际的分析,提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全新的构想,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理论的论证,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思想体系中是一个独特的创新,需要从多学科的视角来研究其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贡献。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是通过对中国政治现象的研究和政治规律的把握,以新民主主义政治建设为主题,提出了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为指导的全新的“新民主主义政治学”体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重大贡献。

      一、对马克思主义阶级论的贡献

      《新民主主义论》在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同时,又提出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课题,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政治革命、经济革命、文化革命的目标,归结为“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而“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②。就《新民主主义论》的理论体系而言,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论,还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这其中都内含有新民主主义政治理论,其目标就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来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新政治,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③。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所系统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理论,着重对什么是新民主主义政治、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政治这一根本问题进行探讨。这其中,不仅贯穿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而且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阶级和阶级关系的实际,从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高度,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阶级论。这个新民主主义阶级论,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政治论赖以建立的基础。

      第一,新民主主义阶级论重点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与阶级关系。“阶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的重要概论,这是因为“政治,在阶级社会表现为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离开了阶级就没有什么政治可言”④。但是,由于中国当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级关系具有很大的复杂性,而不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单一,因而阶级关系的分析对于新民主主义政治(不是社会主义政治)的实现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由此,《新民主主义论》遵循马克思主义阶级及阶级斗争的观点,但又不是叙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而是重点研究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阐明即将建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在《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之前,毛泽东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已作过深入的研究,指出:“现阶段的中国社会里,有些什么阶级呢?有地主阶级,有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上层部分都是中国社会的统治阶级。又有无产阶级,有农民阶级,有农民以外的各种类型的小资产阶级;这三个阶级,在今天中国的最广大的领土上,还是被统治阶级。”⑤ 从社会经济变动——社会性质变动——阶级结构变动进行分析,这是毛泽东研究近代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基本思路。循此思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有过这样的总结性的说明:“中国自从发生了资本主义经济以来,中国社会就逐步改变了性质,它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变成了半封建社会,虽然封建经济还是占优势。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对于封建经济说来,它是新经济。同这种资本主义新经济同时发生和发展着的新政治力量,就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政治力量。”⑥ 为了进一步揭示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特点,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作为重点研究的内容,在阐述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地位的同时,抓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产阶级”这一特点,着重研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一身而二任”的两面性,说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参加革命的可能性,又一方面——对革命敌人的妥协性”,其结果是:“大敌当前,他们要联合工农反对敌人;工农觉悟,他们又联合敌人反对工农”⑦。那么,中国共产党所要建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各个阶级的地位如何呢?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结论是,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他们必然要成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的基本部分,新民主主义国家“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及阶级斗争理论的重要发展。

      第二,新民主主义阶级论提出调整和处理新民主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的新主张。在近代中国社会里,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错,阶级关系在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中有着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特点。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遵循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同时又根据中国当时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新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两个基本观点,一是调解阶级矛盾的观点,二是实现阶级合作的观点。早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情况,提出过国内“阶级合作”的问题,强调调处阶级关系的重要性,指出:“我们提倡的互助互让政策,不但适用于党派关系,也适用于阶级关系。为了团结抗日,应实行一种调节各阶级相互关系的恰当的政策,既不应使劳苦大众毫无政治上和生活上的保证,同时也应照顾到富有者的利益,这样去适合团结对敌的要求。”⑧ 《新民主主义论》则对阶级合作及调处阶级矛盾的观点作了进一步的发挥,要求共产党人将其贯彻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关于阶级合作问题,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对于一切革命的人们,是决不排斥的,我们将和所有愿意抗日到底的阶级、阶层、政党、政团以及个人,坚持统一战线,实行长期合作。”⑨ 关于阶级矛盾的调处,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根据新民主主义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集中的表现”的观点,主张在经济政策方面来调处阶级矛盾,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决不能是“少数人所得而私”,决不能让少数资本家少数地主“操纵国计民生”,同时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计生计”⑩ 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容许农村中富农经济的存在。阶级合作与阶级矛盾调处的主张,是毛泽东根据中国的阶级状况和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需要而提出的,这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及阶级斗争理论,不是说明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因而也不是沿袭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状况分析的具体结论,而是注重中国当时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业已存在的事实,重点研究和阐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阶级状况及各阶级之间关系的特点,揭示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情形下,中国阶级状况的特殊性和阶级斗争的复杂性,从而在坚持阶级及阶级斗争观点的前提下提出了国内阶级合作与调处阶级矛盾的新主张,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阶级斗争提供新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理论宝库。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重大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