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石头过河”——用通俗的语言表述注重调查,从实际出发的工作方法;体现着一种敢为人先,创新发展,肯吃苦、善创造的实践探索精神。 在我国经济建设工作中,陈云是我国第一、二代领导人中讲“摸着石头过河”最多的一位,也是在经济建设中实践“摸着石头过河”杰出的一位。60年来,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的手工业农业国发展成工业化的现代国家。在这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历程中,我国的经济管理制度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从此岸到彼岸的变革。尽管艰难曲折,但总是找到了“石头”①。此间,陈云的努力令人难以忘怀。 194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大体经历了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7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27年计划经济+8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8年)三个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内部都存在着探索、变化与过渡。陈云经历了这三种经济体制建立与转化的关键时刻,并参与了由此岸到彼岸的过渡。下面仅从三个时期陈云直接提及“摸着石头过河”的几个案例回顾陈云对中国经济体制的探索实践。 一、“摸着石头过河”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开始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并向社会主义转化的新时期。党的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由革命战争转移到经济建设。这是一次伟大的转变。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三年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阶段,陈云在处理市场物价、私营企业管理和改造、工商联管理等方面做了不少很有成效的事情。国家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医治了长期战争遗留下来的严重创伤,制止了通货膨胀,使财政经济状况有了根本好转。毛泽东对这一段财经工作有过很高的评价。②这一时期陈云在领导经济工作中,曾多次谈及和实践“摸着石头过河”: 新中国建立前后,平抑物价,实现社会经济的稳定,是对党执政能力的一个考验。陈云领导中财委“摸着石头过河”,从政治上、经济上采取多种措施,不到一年就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通货膨胀,令世界瞩目和高度评价。这一过程的经验,关键在于正确地处理物价涨跌中的市场调节。正如他于1950年4月7日,在政务院第27次政务会议时指出:物价涨不好,跌亦对生产不好。上月物价跌了15%,对此要先收后放,先少后多,使物价先跌后涨。要摸着石头过河,稳当点好。③也就是说,在物价上涨和下跌的过程中因势利导,取得平抑物价的结局。这一过程由于处理得当,我国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恶性通货膨胀。 1950年统一财经,紧缩银根以后,出现了工商业萧条的现象。陈云在调整工商业中,注意发挥工商联组织的作用,如何处理工商联与原有同业公会④的关系是其间一个新问题。1951年7月20日,陈云就此指出,现在工商联的会员有三种:同业公会团体会员,企业单位会员,特邀人士。同业公会这种组织不是会员入会的必须形式,在小城市甚至一部分中等城市中,常常是先加入工商联,然后按行业划分小组,这种小组并不等于大城市的同业公会。但在大、中城市中,一般不要采取打乱原有的同业公会而完全采取以企业为单位入会的做法。有些同业公会的经费和人员很多,工商联不能调动,这是不合理的。但是,不要一下子打乱同业公会,而宁可采用其他的办法来合理使用经费和人员。等到工商联的工作做得久些,做得好些,并提高了威信,经费和人员的合理使用,是可以逐步做到的。即使如此,办法也应该稳妥,这叫摸着石头过河。搞急了是要出毛病的。对于经济体制过渡中的变化,陈云指出:毛毛草草而发生错误和稳稳当当而慢一点相比较,我们宁可采取后者。尤其是处理全国经济问题,更须注意这点。慢两三个月天不会塌,怕什么。某些地方已经改为以工商户为单位参加工商联的,也不必再改过来,可以再看看。对现在还未加入工商联的私营工商户怎么办?应该承认组织进来比不组织进来有利。但工商联不宜于在章程上作统统加入的规定。工商联应依靠自己的工作来争取他们加入,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办法协助工商联吸收这些会员。⑤我国近代多数时候商会曾站在时代前面,领导机构是选举产生的,当选者基本上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在国民党执政时期,商会、工业会之类社会组织发挥过独立作用。1948年11月,全国工业总会在上海开会,刘鸿生当选为理事长,在15位常务理事中,包括“永久黄”团体的李烛尘,荣氏企业的李国伟、荣尔仁,以及胡西园等人。由于陈云正确处理工商联与商会的关系,促进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在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开始之际,解决粮食供应的难题也是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并在全国粮食会议上进行认真的讨论和研究,比较了8种方案,反复利弊权衡后,陈云最后提出采取“又征又配”的政策,即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这一重大的决策,经陈云向中共中央提出后,得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支持和赞许;在我国工业化初期起了重大作用。 二、“摸着石头过河”与经济调整探索 从1958年“大跃进”到1960年开始的国民经济调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发展时期。身为党中央副主席的陈云,在这一时期对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提出了许多正确主张和精辟思想,为减少“大跃进”造成的损失和实现国民经济调整,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其中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