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研究述评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怀友,湖南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沈传亮,中共中央党校讲师,主要从事中共历史、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北京 100091

原文出处:
教学与研究

内容提要: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并明确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问题,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研究者对此各抒己见,主要观点有“非包含”说、“包含”说、“继承发展”说、“多重关系”说等。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10 年 01 期

字号: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对此,有人感到疑惑,甚至有人猜测这是否在搞“非毛化”。究竟如何看待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既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是目前学界研究的热点。这里,把学界近期研究的代表性观点概括如下,谨供参考。

      一、“非包含”说

      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持该观点的研究者以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空界定范围为据,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了阐释。

      一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体系”的层面予以区分。有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创新理论,当代中国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国。而毛泽东思想不是近30年创立的,当然不能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建立至今近90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如果把毛泽东思想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那就合二为一,就只有一次飞跃了。[1]有人则认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初探索虽然始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但探索理论成果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而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并在探索过程中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重要观点,但并未完成“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这一任务历史地落到了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及以后的中央领导集体的肩上。换言之,毛泽东思想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并为第二次飞跃作了铺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完成和继续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2]

      二是主张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比较的层面予以区分。有人认为,不能把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件不同的事情混为一谈。[3]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一系列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但其理论观点并不系统,总体上未能突破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所以,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孕育和准备,而不能成为其构成部分。[4]有人认为,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立义建设的理论,是以被继承和发展的形式融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也有人认为,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看,均未突破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总体评价,只有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模式”才形成。[6]另有人认为,毛泽东没有真正把两种不同历史形态的社会主义区别开来,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当时我国的社会主义与以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同属一种类型。区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标志是“两个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改革开放)和“一个定位”(把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形态定位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7]

      三是从文献依据、历史起点和现实根据等多层面予以区分。有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逻辑起点则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一方面,中央文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所做的多次概括,都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而从来没有把毛泽东思想包括在内;另一方面,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过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过程,在时代背景、历史和现实根据以及理论基础方面,在社会主义观的具体内容方面,都有所不同。[8]有人则在梳理文献和比较两大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内涵的基础上,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9]还有人认为,在讨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时,一方面应确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但毛泽东晚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的失误,使其既没有完成探索,也未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另一方面应确认,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创立者。因此,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从邓小平理论讲起,但在研究邓小平理论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时,必须从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讲起,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已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包含在内。因此,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在逻辑上不严密。[10]也有人提出,作为社会科学的理论形态,或基于时代的需要、或针对特定的理论主题而产生的,都有一个截止时间和截止内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艰辛探索,但总体上不成功,既没有认清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也没有使社会主义建设走上正确轨道,因而使毛泽东思想具体内容的发展止步于此,即截止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11]

      二、“包含”说

      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的研究者,立足于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正确思想,意在揭示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面具有奠基之功。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于毛”。有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当包括毛泽东思想在内,因为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探索卓有成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端和初始形态。如果将其排除在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成了一个不知从何而来的空降物。[12]也有人认为,对苏联模式的突破恰恰始自毛泽东。因为邓小平说过,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很早就发现了”,指党的八大前后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突破;“没有解决好”,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两次失误;“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历史重任落到了邓小平肩上。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是“始于毛,承于邓”。这里用承接的“承”而不用成功的“成”,就在于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留着毛泽东用语的痕迹,也是对毛泽东思想(包括其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无疑是以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源头的。[13]还有人认为,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要回答和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尽管毛泽东的探索未能完成,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也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未能坚持和发展下去,但为我们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最初探索,成为后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理论与政策的先导,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渊源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