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文化建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载体 近年来,国家审计文化建设逐步得到了广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重视和积极推进,有力推动了审计事业的发展。然而,与国家审计文化在审计事业发展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与审计事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相比较,目前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认识模糊、参与度低、与实际脱节等一系列问题。 笔者认为,当前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尚缺少一个有代表性的、容易认知和把握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计元素的、具备广泛的认可度和较强的可操作性的载体。事实证明,对于一项涉及面广、意义重大的活动来说,选好一个载体对于活动的深入开展和深化成效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审计署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就是确定以“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为活动载体,促进了学习实践活动的全面、深入、顺利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职业道德规范是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 对于国家审计职业而言,职业道德规范是指行政部门或其他有关方面制定颁布的关于规定和调整审计人员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职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责任等方面内容的规范性文件。笔者认为,从其文化内涵、表现形式、地位和作用等方面看,职业道德规范构成了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一个良好载体。 职业道德规范在国家审计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审计精神文化在审计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而职业道德规范作为审计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深刻影响着审计人员的价值观念和思维行为方式,主导审计职业道德的构建和推广,从而在国家审计文化中具有既至关重要又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职业道德规范是国家审计职业特性的最佳诠释。职业道德规范对独立性、客观性、职业谨慎性、专业持续发展等审计职业特性进行诠释并提出规范性要求,是审计人员价值观、道德水准要求、专业素质和形象的最佳体现。以职业道德规范作为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载体,能准确地反映国家审计职业的根本特征,彰显国家审计文化的特色。 职业道德规范在国家审计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审计署自成立以来,先后两次颁布《审计机关审计人员道德准则》,作为开展审计工作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贯穿于审计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审计署关于加强审计纪律的八项规定》等一系列广义上属于职业道德规范范畴的规范性文件,也得到了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的严格遵守和自觉践行。 职业道德规范作为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载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明确、简洁,与审计工作息息相关,易于理解和执行。以职业道德规范为载体,可使国家审计文化建设活动的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更强,群众基础更扎实,避免审计文化建设的空洞化甚至流于形式。 以职业道德规范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国家审计文化建设 当前,在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不断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历史使命的召唤下,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笔者认为,职业道德规范未必是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最佳载体或者唯一载体,但从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阶段性看,可以积极尝试以职业道德规范为载体或“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国家审计文化建设。 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一是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规范的地位,将其放到国家审计战略发展的高度去考虑,真正树立职业道德规范在审计工作中的崇高地位。二是做好职业道德规范的执行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审计署制定的《审计机关审计人员道德准则》等规范的教育、宣传和推广工作,强化对职业道德规范的执行要求,使之真正成为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准绳和指南。三是进一步完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根据审计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适当地对职业道德规范有关内容进行修改完善,进一步提高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以职业道德规范为载体,构建有特色的国家审计文化。一是以职业道德规范为手段,更好地结合职业道德规范中关于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客观性、职业谨慎性等方面的要求,更加清晰、明确地诠释国家审计文化的要义,树立和倡导先进科学的国家审计文化价值观,为国家审计文化建设定好位、指明方向。二是以职业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开展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规划、组织以及相关具体活动,为其注入实质性内容,将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真正融入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大局和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三是以职业道德规范为指引,充分利用职业道德规范的法律效力和感召力,不断激发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国家审计文化建设取得“自上而下”的推动和“自下而上”的创造相结合的效果。四是以职业道德规范为标识,向有关方面和社会公众展示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和道德水平,进一步建立和巩固信任基础,积极打造公正廉明、独立客观、依法规范、专业可靠等国家审计文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