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免疫系统论”不是关于审计本质的理论 2008年3月,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上第一次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审计的“免疫系统论”。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审计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 许多学者认为“免疫系统论”是关于审计本质的理论,而笔者却认为“免疫系统论”并不侧重于讨论“审计是什么”,而是更强调审计与国家社会经济运行的关系以及审计在国家社会经济运行这个大系统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一点从“免疫系统论”所使用的句式上就可以很容易判断出来。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审计是免疫系统”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是把审计比喻为国家社会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意思是“审计在国家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就像免疫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一样”。审计的本质是“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决定审计性质、职能和发展的根本属性”。因此,要描述审计本质是不会使用比喻句的,而会使用陈述句。比如“查账论”就认为审计的本质是查账;“经济监督论”就认为审计的本质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可见,“免疫系统论”从根本上说是关于审计功能、作用的理论,也可以将其称为“免疫系统功能理论”,而不能仅从字面意思就把它理解成关于审计本质的理论。 二、对现有审计本质理论的梳理与回顾 既然“免疫系统论”不是关于审计本质的理论,那么什么才是审计的本质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对现有的关于审计本质的理论进行一番梳理。 1.查账论。“查账论”认为审计就是“查账”,这是对审计本质的一种简单的或初步的认识。“查账论”的产生是有其客观原因的。这个原因就在于自审计诞生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查账一直是审计人员的主要工作。然而随着现代审计的不断发展,审计对象经历了“会计账簿——资产负债表——财务报表——相关经济活动及其记录”的历史演变过程,审计形式逐渐多样、审计内容日渐丰富、审计方法不断革新,查账不再是审计工作的全部内容。至此,“查账论”自然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2.信息论。“信息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于20世纪80年代逐步完善并形成体系。“信息论”认为,审计的本质在于提高信息的可信度,以促进有效决策,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后来“信息论”渐渐分化为两派,一派为信息传递论,另一派为信息系统论。“信息传递论”认为,审计不仅能够保障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而且能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信息系统论”认为,为使资本市场的资源得到合理分配,投资者在决策时需要获得可靠的信息,而审计能使这些信息变得更加可靠。 3.方法过程论。“方法过程论”认为审计是一种系统的方法或过程,该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1973年,美国会计学会基本审计概念委员会在其出版的《基本审计概念说明》中给出了新的审计定义,认为审计是“为确定关于经济行为及经济现象的结论和所制定的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对与这种结论有关的证据进行客观收集、评定,并将结果传达给相关利害关系人的系统过程”。这一定义明确指出审计是一种系统过程,推翻了“查账论”在审计理论界的统治地位,确立了“方法过程论”的核心地位。直到今天,这个定义仍被誉为是“最具代表性”的审计定义,认为它对审计进行了“完整的、明确的、全面的”描述。 4.经济监督论。“经济监督论”认为审计是一项经济监督活动。“经济监督论”是由我国学者首先提出的一种关于审计本质的观点,它是一种典型的以审计职能来概括审计本质的观点。这种观点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那种百废待兴、社会主义审计事业刚刚起步的条件下,人们对审计的认识只能达到“经济监督论”的程度。随着审计实践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审计的认识不断深入,这种观点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现在看来,监督是审计的一项职能,但不是审计的全部职能,更谈不上是审计的本质。如果审计是一项经济监督活动,那么审计的其他职能(如咨询职能或服务职能)又该置于何处呢?审计职能与审计本质的正确关系是:审计本质决定审计职能,审计职能反映审计本质。用审计职能来概括审计本质从根本上说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5.经济控制论。“经济控制论”是蔡春教授在其博士论文《审计理论结构研究》中提出的。“经济控制论”认为,审计是为保证受托经济责任全面、有效履行的一种经济控制活动。审计与控制之间具有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审计的最终目标是确保受托经济责任得到全面、有效履行。 虽然“经济控制论”将人们对审计的认识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但是笔者并不赞成这种以“控制”来概括审计本质的观点。这是因为:①“控制”并非审计本身固有的属性。从根本上说,“经济控制”外在于审计,它只是人们对于审计的美好期望,能否实现还具有不确定性。目前人们对审计的期望也不仅仅局限于“控制”,很多时候,人们都期望审计通过履行咨询或服务职能来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从这一点上来看,“经济控制”不符合“本质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这一基本特征,因此它不是审计的本质。②“经济控制论”不能揭示审计本身的特殊性。“经济控制论”认为审计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控制,其特殊性在于它的根本目标是确保受托经济责任得到全面、有效履行。事实上,除了审计以外,其他许多行为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以确保委托代理关系全面、有效履行为目标的经济控制行为”。“经济控制论”没有揭示审计与其他经济控制行为之间的根本区别,因此它没有揭示审计的本质。说审计是一种经济控制行为,只是指明了审计的归属问题。总之,以“经济控制”来概括审计本质,与以“经济监督”来概括审计本质一样,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