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审计(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由审计组织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财务资料,以监督其是否真实、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 CSR审计的依据 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受到不同的要求,其审计依据也不可能是单一的: 一是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如《劳动法》、《最低工资规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公益事业捐赠法》、《环境保护法》以及各类环境保护标准等;还有一些部门发布的规范CSR的文件,如2007年深交所发布《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和2008年1月国资委研究[2008]1号“关于印发《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二是一些国际组织和外国相关机构发布的CSR标准,企业可按照准备进入的市场和想要达到的目标进行选择。如今国际范围内最被认可的标准是社会责任国际(SAI)制定的适用于企业实施的SA8000标准。它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其指标体系包括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资产增值率、销售增值率、职工所得率、债权人所得率、股东所得率和企业所得率等指标。这些指标也为CSR审计的进行提供了参考标准。 三是从社会公益方面出发,自行拟定的一些内部标准。 CSR审计的基本内容 (1)企业对投资者的社会责任。分析评价企业是否损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是否承担了对投资者的社会责任,这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职责。 (2)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责任,对企业职工的福利、安全、劳动环境、教育等方面承担义务等情况。 (3)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对消费者提供的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承担责任,履行对消费者在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方面的承诺,主要包括产品质量性能、售后服务、广告的真实程度、顾客满意程度等情况。 (4)企业对政府、公众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政府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并接受政府的干预和监督。主要包括税金缴纳,是否合法经营,参与社区建设,解决弱势群体就业情况,相关公益捐赠等情况。 (5)企业对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的责任。主要包括产品绿色程度、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率、企业的排污、环境污染治理情况。 (6)企业对竞争者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不能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制定垄断价格,控制市场;企业不能借用行政权力干预竞争,使自己在市场上获得有利的地位等。 CSR审计的目标与原则 CSR审计的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表达意见,通过这些意见,使政府、社会、公众能够知晓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从而作出正确判断和评价。 CSR审计需要一套适用于指导实务的原则,包括: (1)包容性,即必须反映所有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观点和利益; (2)完整性,指企业活动区域不能被故意地、系统地排除在评估之外; (3)持续性,指持续地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业绩进行审计; (4)外部核实,指外部核实程序是必不可少的,且需要具备足够高的专业质量和独立性以证实其已公布的资料; (5)侧重性,对社会责任领域进既要行全面完整的审核,又要突出重点。 CSR审计的主体与客体 公众由于没有足够的能力和专门技能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就会授权一个有专业技能的第三方对企业的社会行为进行检查和监督。CSR审计是社会的需求,并构成政府审计的一项内容。但就目前国情而言,注册会计师是社会责任审计的理想主体。 这是因为,会计师事务所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市场主体,能够按照委托人的要求,以检查和评价受托责任完成情况为目标开展审计工作;同时具备独立性,有利于对CSR信息进行客观的评价和鉴证;并可以结合会计报表审计,可以减少重复性工作,提高审计效率。 CSR审计客体包括接受审计主体审计的实体与内容,实体即为受托责任的承担者和履行者,内容即为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CSR审计的操作程序 针对目前企业的状况,CSR的内容既没有反映在企业的账簿上,当然不能运用账项基本审计模式,也没有体现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中,同样也不能运用制度基础审计模式。 考虑到CSR审计的纯粹定性非定量的特点,可考虑进行专项审计,并且每一程序的审计内容与审计方法与其他审计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首先,通过调查、了解、分析等方法执行一般规划并确认重要的审计领域,具体内容是了解企业的控制环境,包括经营理念、企业文化、法人治理、职责分工及相应人员的治理能力、人力资源政策及其执行等等,明确被审计单位服务目标和其他规划目标,执行全面控制环境的评估,对重大性作初步判断,编制社会责任审计计划。 其次,了解和评估重要的资料来源,寻找企业潜在的社会责任风险,具体内容是通过问卷、与企业产业相关的报道或举报发现线索,寻找重要的渠道,归纳企业潜在的社会责任陷阱,确认与评估相关的控制;开展利益相关者的咨询和调查,对能够影响企业的关键人群,要不断了解他们的要求和意见,请他们对企业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