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跟立法会是伙伴关系,立法会需要我们的报告才可以监督政府,而我们也要靠他们的权力,令我们的报告发挥作用,因为我们没有权力去逼政府做事,但立法会有,立法会的权力是什么呢?给你拨预算,我叫你改你不改,我第二年可以不给你拨这笔预算,这个三角就是这样运行的。——香港审计署署长 不时要给政府部门挑刺,审计署大概不是一个讨喜的机构。“我只希望得到他们的尊重!”香港审计署署长邓国斌反复强调,审计署的目的并不是“挑刺”,而是为了协助政府做得更好、帮他们怎么省钱。 9月10日,在位于香港人境事务署大楼26楼的审计署署长办公室,邓国斌接受了《南方都市报》记者的专访。上世纪70年代初他进入香港政府任政务主任,随后在香港廉政公署(即IC AC)任职,其时负责宣传工作,“很出名的《廉政风暴》、《廉政先锋》等系列剧集,都是我负责的。” 或许,正是因为有宣传方面的工作经验,所以邓国斌回答问题时不仅有条理而且细致周全。他为了给记者解释政府、立法会、审计署的“三角关系”,专门事先准备了示意图,一目了然! “我并非审计出身。”他承认,这使他被委任为审计署署长时,受到诸多争议,当时的他一遍又一遍地跟传媒解释,会以工作能力证明他的能力。从第一次审计报告就炮轰了他弟弟邓国威所掌管的社会福利署,直至现在,邓国斌证明了,在其管理下,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香港审计署坚守了其公平公正独立的原则,保持了高水平的专业水准,至今香港市民对审计署的信任度及认同感仍极高。 但就是这个不被人喜欢的工作,邓国斌说,“这是我最后一个工作岗位,2003年到审计署,我会一直做到退休。” 审计是财政看门狗,同意 记者(以下简称记):前国家审计署署长李金华曾说过,审计署是政府财政的看门狗,你同意这句话吗? 邓国斌(以下简称邓):我觉得是对的。其实香港审计署跟内地审计有很多东西都是相同的,都是看着政府的钱。全世界公共的审计署都是看住政府的钱,我们不会审私人机构的钱。例如,香港的地铁是一间上市公司,审计署是不能审的,虽然政府有投资,机场也是,但他们自己有自己的董事局,有自己的核算师。 记:是不是但凡涉及公款的,你们都要审? 邓:我们与立法会有一个默契,如果某一个公营机构的资金来源,政府投资少于50%,审计署就不会审计他们的财政。当然也有例外,如果某个局长或司长,要求有政府投资的公营机构,一定要接受审计署的审核,那无论他拿了多少政府的钱,我都要去做。 记:这种例外有没有发生过? 邓:有啊,香港有个教育机构叫英基(香港英基教育协会,每年会获得港府超过2亿的资助),政府每年投给他们的钱,大概占他们投入的1/3,但当时的教育局局长要求他们无论拿多少钱,都要接受审计署的审核。 记:为什么? 邓:因为他们的运营有点问题,机构本身有点行政混乱,收到很多投诉。后来我们出了个审计报告,比较震撼,立法会跟进后有公开聆讯,最终他们才全部改善管治方面的问题。 记:也就是说政府很依赖你们的公信力、专业性。 邓:是的,我们非常专业。 立法会政府审计是三角关系 记:那审计署是怎样发挥自己的监管作用的? 邓:香港的审计制度属于议会类型,立法会、政府、审计署组成一个三角关系,立法会相当于内地的人大,负责每年批政府的预算,政府拿到预算案之后执行,然后每年财政年度完了之后,审计署都会审计政府的财政状况,再撰写报告,上交给立法会。 港府的财政年度是每年的4月1日至第二年的3月31日,所以我们现在就很忙,因为2008-2009年度的财政年度已经结束,今年大概6月底我们已经拿到数据,然后在10月底上交给立法会,审核政府上一年度用钱的情况,有没有违反规矩,这属于财务审计方面。而特区政府每年的支出大概是2000多亿。 立法会、政府、审计署这个三角运作的所有环节都是公开的,港府的预算是公开的,立法会全部的讨论是公开的,我们的审计报告也是公开的。 记:绩效审计主要关注哪些方面? 邓:衡工量值审计3个e,economic,也就是节省的程度;efficiency,即效率;effecteness,即效益,这个要看部门自己定的目标,每一个报告都看这三方面。 记:我知道审计署绩效审计每年审计的项目都不同,决定审计哪些项目,是由审计署自己决定的吗? 邓:基本法赋予我们的权力是我们是独立的,我不受命于任何人,我直接跟行政长官报告,不向任何司长局长负责,也不是向立法会负责,虽然我们要将报告给予他们审核,但立法会不能说给我们一个名单,让我们按单行事,这是不允许的。同时,我们也不会政治化,不可能说某个党叫我们去审,我们就去,这是我们的机制。当然,立法会、党派、市民都可以给我们提议。 记:那立项的标准是什么? 邓:我们会有一个五年的工作计划。现在香港很多公营机构有很多管治的问题,例如旅发局、平等机会委员会等,我们希望可以将这些机构都审一遍。 立项的标准在于,第一,这件事是否重要,用的钱是否多;第二,要看时效性,有些时候如果我们不查的话,证据会全没了。另外,公众关注程度也是标准之一,我们要为民所急,如果一件事接到很多投诉,而我们不做的话,公众当然会问,为什么审计署还不去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