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库”之所以是顽疾,是因为它可以给某些人带来看似相对“安全”的腐败掩护,为此一些单位想尽办法拥有“小金库”便于乱支乱用,这也正是“小金库”屡查屡犯的根源所在。“小金库”以其成因的复杂性、手段的多样性、存放的隐蔽性等特征,成为监督检查的重点与难点之一。查处“小金库”的关键是取得必要的证据,而取得证据的前提是发现和掌握必要的疑点与线索。笔者结合审计实践经验介绍一些发现“小金库”的疑点与线索的技巧。 一、注意从账面资料中发现疑点与线索 “小金库”形成的基本手段是截留、转移、隐匿国家和单位的各项收入,或虚列各种形式的支出,套取现金后存入账外。这一特征决定了“小金库”资金与正常资金的依赖关系。同时,也说明了“小金库”与单位经济活动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在实践中,应注意从账面资料发现疑问与线索。 1.从分析异常数字或异常现象入手。 “小金库”的产生,必然会出现经济活动的异常现象,引起数字的异常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包括: 往来账款出现异常现象。如某单位以购买材料为名,支付给一家集体企业资金90万元,时间长达4年之久,既不交货,也不退款。这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怀疑,通过调查,查清了对方支付的资金占用费存入账外的事实。 长期投资出现异常现象。如某单位对外投资150万元与一家企业联营办厂,3年过去了,这个单位不仅没有任何收益,反而净损失20万元。审计人员通过延伸检查发现,联营厂返回的收益25万元未入财务账,存入了单位“小金库”。 购买债券的异常现象。如某单位购买3年期债券50万,到期兑付后,却未发现债券利息收入。审查证实,债券利息收入作为福利直接发给了职工个人。 工资支出出现异常现象。如某单位列支临时工工资数额较大,通过核实追查清了该单位将列支临时工工资存入了单位的“小金库”的真相。 坏账损失出现异常现象。如审计人员在检查坏账准备金时,发现坏账损失过高,经认真核对,有4笔共计150万元的应收账款视同坏账进行了核销,而且没有对方的有关的证明资料。经深入调查,查清了企业以核销坏账为名套取现金存放“小金库”的事实。 2.从分析银行账号增减变化入手。 任何单位的经济活动,除现金交易外,都必须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进行结算,这样就要在银行设立银行存款账户,有账户就有相对应的银行账号。检查时主要核对银行账号数量与分析银行账号内容两个方面: 一是核对银行账号数量。即对被检查单位的所有银行账号进行核对,掌握被检查单位在银行开设的全部银行账号。一般情况下,被检查单位没有提供银行账号,往往是“小金库”的银行账号,抽查几笔业务基本就可以确定问题的性质。 二是分析银行账号内容。就是对银行存款内容进行分析。审计人员应结合其经济活动的特点,进行重点抽查,尤其是对金额相同,一进一出的经济事项应做重点延伸检查。 3.从关联单位的经济往来入手。 “小金库”的资金渠道,主要包括与被检查单位有经济往来的银行、用户、联营单位、所属“三产”企业、工会、科协、技协等单位。抽查与被检查单位有直接资金往来单位的债权债务,并与被检查单位的债权债务相核对,可从两者之间的差额中发现疑点与线索。抽查所属“三产”企业的资金注入情况,重点核对其费用上缴、往来账款与被检查单位债权债务的相符性。检查表明,一些单位将“三产”作为转移资金的“中转站”,应向其他单位收取的各种收入,要求对方汇入“三产”后,再从中套取现金或购买实物后用于个人消费。抽查联营单位的经济活动,重点核实其利润、利润分配及资金支付情况,联营双方的投资收益情况。抽查工会、科协、技协、行政、福利、职工食堂、基建等单位或部门的经济活动情况,重点查清其资金来源与去向,尤其是与被检查单位的业务往来。 二、注意从实地调查中发现疑点与线索 “小金库”具有很强的隐匿性与保密性,单纯的账面资料检查有时很难发现问题。审计人员应注意扩大范围,除检查财务核算资料以外,还要注意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实地调查,从大量的调查中发现疑点或线索。 1.从实物观察入手。 从实物观察入手主要包括库存现金盘点,现场观察与资产盘点三方面:一是在库存现金盘点中发现线索,对库存现金盘点应采取突击性的方式进行。检查的内容包括:核实现金实有额,并将库存现金与现金明细账相核对,如果库存现金大于明细账,又没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就是“小金库”。二是在现场观察中发现线索。现场观察不仅能够核实账面资料上发现的舞弊事实,而且能够发现账面资料以外的舞弊线索。如审计人员在某单位检查时发现,办公楼有闲房出租,但账面无收入,经查发现租金入“小金库”的违纪事实。三是在资产盘点中发现线索。在核实固定资产台账的同时,现场盘点资产,有些单位擅自处置固定资产,用少部分资金入账冲减固定资产,其余资金入“小金库”。 2从分析群众的反映或会议记录入手。 要善于从群众的反映或举报中发现线索。在检查账面资料的同时,积极开展调查。举报揭露的往往只是一部分问题,通过实地调查顺着线索挖掘一般会发现更为隐蔽的账外资金。另外,还要注意从相关人员的谈话中获取有价值的线索。 3.从分析协议书、经济合同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