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执行财税政策、遵守财经纪律情况。地税部门的效益性必须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必须与系统规章制度相吻合。只有在此前提下,其效益性才是合法的、合规的。因此,判定地税部门经济效益性,必须以此为标准。具体到某个部门或单位,表现为该部门或单位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各项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各项资金和财物的分配、管理及使用,重大工程和项目的决策、组织、实施和运作,以及所有涉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经济行为,是否在遵守上述原则和前提的条件下体现了效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无重大违法违纪事项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对影响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主客观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二)规范行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情况。一是将管理和决策纳入效益审计范畴。管理和决策是各级地税部门及领导者的重要职能和职责。衡量一个领导者的能力标准也正由是否具有“科学决策”能力取代“敢于决策”能力,人为“集权化”管理、“家长式”管理和“全能型领导式”管理正在为规范化的“法治”管理、“科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所取代。加强重大项目决策和全程管理审计,促使各级地税部门在充分论证、广纳民智基础上,实现科学的、符合国家政策和长远发展目标的决策,杜绝“短期行为”、“形象工程”和“无效益工程”,以及因管理不善等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和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将人力资源管理和工作效率管理纳入效益审计范畴。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个方面审查各级地税部门是否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地税队伍;是否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多层面审查各级地税部门在人力资源配置使用、发挥效能和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的工作实效。三是将管理政策和管理责任纳入效益审计范畴。管理政策的审计,将产生两个方面的效能:一是可以促进和监督各项管理政策在各地的贯彻和落实,保证政令畅通;二是可以通过审计过程对政策执行中具体效益的比较、分析和评估,对政策运行中的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有力的分析和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对管理责任的审计,则会进一步加强责、权、利的有机结合,强化管理部门的效益责任和管理成本意识,从根本上促进管理部门总体管理水平和领导个体素质能力的不断提高。从制度上规避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无为行政”,制造表面政绩工程的“表象行政”和不惜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行的“短期低效行政”,使地税事业不断朝着科学、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四是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纳入效益审计范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工作运行质量。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作出一项决策,上马一个工程,实施一个项目,仅审查其决策程序的规范性、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是远远不够的。效益审计从项目投资概预算,到具体支出各环节;从项目预期建设总目标,到具体实施各阶段;从项目论证效益预测,到实际完成取得成效所进行的资金、质量和效益全方位审核评价。这将有效督促各级地税部门,在项目立项决策时,必须科学充分地考查论证项目经济效益;在项目实施中,必须认真审查资金使用成本和产出效益;有无因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浪费和工程质量不合格等问题。从而规范各级地税部门逐步把决策成本和管理效益纳入各项考核评价标准依据之中,避免因决策失误、损失浪费给单位财产造成损失。 (三)推进依法治税,提高征管质量情况。地税部门作为依法组织地方财政收入的征收机关,讲求经济效益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它体现在依法治税方面就是要确保国家税收不会流失,着力提高征管质量。在税收执法方面,随机抽审案件卷宗,看文书使用是否规范、引用条文是否正确、程序是否到位、事实是否清楚、定性是否准确、处罚是否恰当;随机抽查减免缓税企业,看有无违反国家规定超越权限,擅自减税、免税、缓税或向企业乱收费的行为。在征管质量方面,到户实地检查和调取电脑资料,按照征管质量考核指标计算,与征管质量考核报表指标数字进行比对。在税收政策执行方面,主要是优惠政策的兑现,减免缓税、财产核销、亏损弥补的审批,个体税收的评定,新出台政策的落实是否到位。 (四)降低税收成本,优化支出结构情况。地税部门预算包括年度收入与支出的预算。如何能使预算编制的内容不仅能全面反映本部门的年度经费需求,而且能全面反映本部门的全部收入状况,这就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并且需要一个保证该方法顺利实施到位并能产生预期效果的督查机制。通过各年度财务收支结果的对比分析性审计,并综合考虑征管范围、业务量和工作职能等因素,为核定人员经费、正常公用经费和确定定额标准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使预算编制更为科学、合理,杜绝在预算编制方面的不真实性。通过对公用经费支出中办公费、交通费、会议费、招待费等支出项目进行论证及可行性分析性审计,确定项目支出的必要性,测定支出概算的合理性,考核项目支出的效益性。 (五)加强廉政建设,促进廉洁自律情况。领导干部的德能勤绩从效益审计的角度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廉政、二是勤政、三是善政。廉政体现了经济性,勤政反映了效率性,善政则表现为效果性。只有通过对这三方面的监督和考核,并达到了有机的统一,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才能得到实现。在廉政建设方面,重点审查被审单位是否存在用公款购买商业保险、国家工作人员借用公款、用公款购买通信工具、报销通讯费用、用公款进行高消费娱乐、用公款游山玩水等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问题。在勤政建设方面,是否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是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一切按科学规律办事,一切按勤俭节约办事。在善政方面,是否存在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是否存在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和“文山会海”的形式主义,使各级地税部门和地税人员自觉把手中的权力看成是责任和义务,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把更多的财力和物力用在地税事业发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