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从我国应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状况分析,国家经济安全管理体制的建设显得比较被动,表现为缺乏完整设计,没有形成完整的国家经济安全管理系统。政府审计在国家经济安全管理体制中的定位也不甚明晰。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审计要找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切入点,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整个审计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审计应对能力,以增强审计供给,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和有关方面的需求。 (一)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路径选择 通过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促进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家财政安全;通过金融审计,揭露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效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建立安全、高效、稳健的金融运行机制,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通过企业审计,揭露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和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以及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浪费,维护国有资产安全;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提高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通过对重大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和审计调查,分析政府投资审计面临的困境和风险,提出建设性意见,注意揭露和发现大案、要案线索,维护投资安全;要高度关注民生审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1.继续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财政资金审计监督模式。政府审计工作重点放在公共财政和国家立法机关批准的支出项目上,对国家财政资金的审计监督。这样,审计机关作为独立的经济监督部门,对各级政府及其所管辖部门和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既有审计权,又有审计处理处罚权,既确保了审计的权威性,又增强了审计的独立性,符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体和政体。 2.拓宽审计领域,发挥审计监督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活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经济责任不断加强,资金来源渠道不断增加,审计领域亦应随之拓展。(1)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计手段对责任人的微观经济责任进行认定,有效地遏制领导人员利用职权弄虚作假、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行为。通过审计查处大案要案促使公职人员不敢轻举妄动;而通过审计与纪检监察、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的联动效应,更能彰显经济责任审计对危害国家经济安全行为的打击、防范作用。(2)加强预算外资金的审计监督。由于管理上的不规范,加之新旧体制交替、政策不配套等多种原因,致使预算外资金在使用和管理上有很多漏洞,从而导致预算外资金使用和管理过程中违纪违规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损害国家利益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审计监督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点部位,必须花大力气进行审计。(3)探索计算机审计。在当今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实施,计算机系统普遍存在于各单位。审计应该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计算机审计。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系统的合规合法性以及系统的可审计性等进行评价,确保系统运行后的数据处理结果的合法性和正确性,防止和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通过定期对计算机系统的内控制度的健全性调查和实际运行情况的符合性测试,监督被审计单位完善计算机内控系统,防范损害国家经济安全现象的发生。 3.推行审计公告制度。保持国家审计监督的公开性,既有利于公众对审计机关的监督,更有利于公众对各种腐败行为、滥用权力行为的监督,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作用。实行审计公告制度,除了向社会公开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活动外,更主要的是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布,增加政府经济运作的透明度。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国际上先进国家的通行做法。它可以借助社会舆论监督力量促使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审计决定引起重视,并对整个社会产生警示和震慑作用。为了适应公开审计结果的需要,审计机关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包括公开的方式、内容、时间、载体、范围等都要予以明确。 4.整合审计资源,发挥审计资源的最大优势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审计整体优势的发挥和整体效应最大化的实现,在于科学合理整合审计资源,形成审计合力。审计资源的整合,主要是审计人力资源的整合,重点解决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1)根据审计计划和审计项目,在各级审计机关各司其责,独立实施审计的基础上,在系统内部调配审计人员,发挥审计人员的专业优势。(2)优化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增配和培养计算机专业人员、宏观经济管理专业人员、宏观经济分析人员和常用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5.创建为宏观决策服务的审计体系,提高审计宏观效益。一是要树立宏观经济意识,把正常审计工作与宏观决策联系起来,提高审计影响层次;二是建立审计数据信息资料库,将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审计数据信息和有关经济信息分类整理储存,为经济形势分析和专业分析提供广泛的、可靠信息资料;三是开发审计信息资料与经济形势分析软件,对行业、区域、专项和宏观经济进行分析,为宏观决策、宏观调控、完善财政财务管理制度、规范部门和行业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6.加大审计分析,建立经济预警机制,使审计真正成为国家经济安全运行的报警器。审计问题分析,把每一个单位审计中得来的零星的、不系统的资料,集中起来,经过加工,变成有共性的、系统的经济管理信息,并将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报政府部门,以引起领导重视,促进有关问题的解决,当好经济卫士;经济发展分析,通过审查微观经济过程及其结果的资料,发现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以归纳总结,对影响宏观调控的阻碍制约因素提出意见,以审计信息的形式向政府反映,为领导及时全面地了解情况、掌握动态、准确决策服务,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经济法规分析,审计机关应注重“微观—宏观—微观”的审计理念,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分类,把众多审计项目中发现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以审计要情的形式向政府反映,促进建立或完善地方财经管理制度,从根本上堵塞漏洞,铲除滋生问题的根源,使有关部门或单位进一步规范财经管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