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政府绩效审计方法模式介绍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广东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9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审计方法体系是指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技术方法。关于审计方法分类,国内外有很多种观点。英国国家审计署将审计方法分为定量分析法和定型分析法;瑞典国家审计局认为应该适应审计发展的要求,将其分为常规的审计方法和独特的绩效审计方法;有观点认为应该按照审计程序、审计目的来划分;还有观点认为政府绩效审计方法应该分为两大类:一为绩效审计方法模式(即绩效审计模式),二为绩效审计具体方法。绩效审计工作本身很复杂、综合性很强,要完成一个审计项目,往往需要多种方法交叉使用或同时使用,各种方法很难完全分开。所以,凡是有利于绩效审计开展的方法都应归入绩效审计方法体系,分类的不同并不影响方法的选用。为此,本文通过整理相关资料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知识点,对国外政府绩效审计方法模式和具体方法进行了简单地介绍,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学习参考。

      绩效审计方法模式

      与传统的政府审计(财务审计)不同,政府绩效审计可以有多种审计模式。根据审计切入点和重点的不同,政府绩效审计模式主要有以下六种模式:

      (一)以结果为导向的审计模式

      这一审计模式主要对被审计单位管理或运营的结果进行分析、检查和评价。主要关注的问题是:“被审计单位的效益如何(或取得了什么结果)?有关要求和目标有没有达到?”在这种模式下,审计师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业绩,并将所发现的情况与既定的规范(目标、规则或其他审计标准)进行比较。如果发现结果不能令人满意,审计人员就会针对管理过程或者控制系统实施一定程度的检查,以确定产生问题的原因(查明是否是管理不善或者是决策失误所致)。所以,这种审计不是一开始就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管理过程,而是直接检查管理的结果,并且将此作为绩效审计的核心,因此,称为以结果为导向的审计模式。

      (二)以控制系统为导向的审计模式

      以控制系统为导向的绩效审计模式主要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系统(内部控制)进行分析、检查和测试。通常,只有控制系统的高风险部分才需要深入地检查。审计人员根据对实现关键结果的重要性来选择一些控制环节进行审计。如果确定了主要的缺陷,审计人员将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确定问题的原因和对预期结果的影响或潜在影响。该模式的主要缺点是,在大型的、复杂的组织机构里,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成本很高,而且确定控制系统缺陷对预期结果的影响也比较困难。

      (三)以“3E”为导向的审计模式

      这一审计模式主要检查“某一组织为履行其职能而使用所掌握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情况(即“3E”)”。其中,对经济性的审计,主要是关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资源消耗量;对效率性的审计,主要是对比产出或服务与资源投入的关系,以一定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或实现一定的产出应使用最少的投入,保证资金支出的合理性;而对效果性的审计,则主要是通过对比资金支出后所实现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之间的关系,保证资金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以问题分析为导向的审计模式

      以问题为导向的绩效审计模式主要关注问题的确认和分析。在这种审计模式下,缺点和问题是审计的起始点,而不是审计的结束。它一般关心以下问题:“所述问题是否真的存在?如果存在,如何理解这些问题?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该模式审计的主要任务是,核对问题的存在性,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原因。它与结果为导向模式的最大区别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模式以独立分析为特点,而以结果为导向模式则主要以其对既定规范和标准是否得到遵守的公正评价为特点(也涉及分析因素)。

      (五)以责任机制为导向的审计模式

      以责任机制为导向的审计模式将责任机制作为绩效审计的中心内容,主要判断不同层次的负责人员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相关目标和要求。在这种模式下,审计人员也要去发现问题,并对所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但其重点是要发现,是谁犯了错误和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但由于管理体制上的原因,许多时候这一目的常常难以实现。所以,在政府绩效审计中,这一模式并不常用。

      (六)“成本—效益”分析为导向的审计模式

      “成本—效益”分析审计模式主要对被审计单位、项目或活动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和比较。该模式有两个基本的特点:第一,对任何单位、项目或活动进行评价,均从成本和效益两方面入手,既分析其正面效应(利益或价值),又分析其负面效应(代价)。这样,可以避免由于片面性造成的对项目的评价失误。第二,在判断一个事项是有利(效益)还是无利(成本),是重要还是不重要(即确定各部分的权重)时,明确地站在人民或公众的立场上。——这突出地体现了绩效审计代表人民利益的根本性质。

      英国的绩效审计方法

      英国是世界上开展绩效审计比较早的国家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英国绩效审计有了很大的发展,探索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技术与方法,如质量控制法、调查法、问题解析和碰头会法、计算机辅助审计法等等。

      (一)质量控制法

      在绩效审计中,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对于防范审计风险、保障审计质量、规范审计人员职业行为非常重要。英国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的最大特点,就是提出了“质量环节”(Quality Thresholds)的概念。它是一个贯穿于审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系统,系统内部具体分为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发布和总结经验五个“质量环节”在每个质量环节都列出了相关的问题,审计人员只有在对每一环节中提出的问题全部回答“是”的情况下,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在审计准备环节,审计人员需针对项目选择和计划制定两项工作回答十三个问题,据此判定项目选题是否恰当、审计成果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能否控制审计风险、审计方法是否恰当可行等;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质量控制的核心主要是保证审计报告中所有的审计发现都建立在充分、可靠和相关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围绕这一核心,审计人员需要回答六个问题;在审计报告环节,质量控制的重点在于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人员要回答包括审计报告是否通俗易懂、审计建议是否清晰、有价值等七个问题;审计信息发布环节回答包括是否与被审计单位交换了意见、报告草案是否征求第三方意见、最新信息披露计划是否适当等七个问题;在总结经验环节,要回答的问题包括是否实施了内部和外部质量保证措施、是否适当地总结了经验教训、是否确定了存在的影响并能控制潜在的影响、对于审计项目有关的主要文件是否加以确认并纳入国家审计署记录。审计人员对于每一环节的每一个问题,都不仅仅是回答“是”与“否”这么简单,问题之下都有相应的估计评价、设计整理、职业判断和制定保证措施的过程,这种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方式,确保了审计人员在每个环节所作的决定,都建立在充分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保证了审计成果的高质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