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模式

作 者:
汪蕊 

作者简介:
汪蕊,审计署广州特派办行政事业处

原文出处:
中国审计:特区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9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背景分析

      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社会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相对于违法违纪问题,制度、体制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更为重要的因素。作为行使国家职能、制定政策制度、提供社会服务的行政事业单位,其经济活动和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其他企业、单位以及社会个体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对其开展绩效审计不仅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更能够从制度、体制、机制的完善性、有效性层面去揭示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更快、更好发展。

      我国已具备了全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初步条件。从外部环境来看,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创造了条件,如国库集中收付制的建立、“收支两条线”的深化、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等,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大,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执行基本到位,财政财务不真实不合规的行为明显减少,会计活动日趋规范,这些都为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从内部环境来看,经过多年的实践,不仅拥有了一个具有较高素质的审计队伍,还积累了大量的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经验和方法,很多绩效审计项目如三峡移民资金效益审计、中央机关政府集中采购效益审计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人大、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为全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模式应把握的两个特点

      1、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模式应该是多元化的审计模式。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涉及的领域、对象众多,项目个体特征千差万别,对其开展绩效审计不像在财务会计方面容易形成共性的审计模式,因此,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模式必须是多种目标、多种内容、多种评价体系、多种方式方法的多元化绩效审计模式,只有发挥其多元化的特点,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模式才能适应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真正起到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2、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模式应该是与真实合法性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与国外绩效审计建立在会计信息基本真实、合法的基础上不同,虽然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方面的重大问题已明显减少,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解决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问题仍是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仍要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和切入点,通过对违法违规问题的查处来发现体制、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并将其作为体制、政策的分析论据,从根本上促进规范管理、深化改革,提高效益,构建与真实合法性审计相结合的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模式,寓财务收支审计于绩效审计之中。

      三、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模式基本框架构建

      1.绩效审计的立项。审计机关首先通过对审计需求、审计项目价值、审计资源状况进行分析确定绩效审计总体规划。其次根据具体项目的重要性、增值性、可操作性等特点筛选出当年度具体审计项目。立项要立足宏观,围绕党和政府、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涉及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问题开展选项,可以在行政管理、科技教育、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资金投入大、政策性强、社会关注焦点中选择一些典型行业、单位或项目作为开展绩效审计的突破口,通过监督公共支出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揭露机制、体制、政策上存在的问题。如政府集中采购绩效审计、医药政策绩效审计等。现阶段,这些方面的项目比较多且社会关注程度高,由此入手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线索多、易操作,可以直观地反映财政资金效益低下、履行职责不到位等问题,容易取得成果,从而为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探索积累经验,为今后开展绩效审计打好基础。

      2.绩效审计的目标。在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由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导的阶段向以绩效审计为主导、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阶段的重要转变。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模式中,绩效审计的目标除了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还包括合法性。具体审计项目目标的确定与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人大对政府监督的需要,社会各界对项目绩效的认知需求等密切相关。审计机关应在综合各类需求并充分考虑绩效审计预期成果的基础上选取适宜审计的需求契合点,进而具体化为具有操作性或可衡量性的审计目标。例如,在信息化安全建设的绩效审计中,可以以发现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促进安全防护、消除安全隐患为目标;在对政府集中采购的绩效审计中,可以以揭露违反采购程序、拖延采购时间、增加采购成本、政府采购程序不规范、采购项目的经济效益低下为目标等。

      3.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是绩效审计模式的核心和重点,它根据绩效审计目标建立,是由评价原则、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评价原则。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评价应遵循四个原则:①全面性原则。与其他领域绩效审计更多关注资金的节约度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责在于行使政府职能、提供社会服务,其绩效体现在社会效益、管理效益以及对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益等方面,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要从多方面入手,遵循全面性原则。②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原则。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主要是为社会服务,因此对其的绩效评价要充分考虑宏观效益。③长期绩效与短期绩效相结合的原则。行政单位的一些工作主要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事业单位的一些工作主要体现为公益事业,其绩效都通过它人、社会或市场来体现,具有间接性和滞后性,因此对其的评价要综合长期与短期的效益。④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从数量上考核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又要从质量上考核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能。

相关文章: